王景紅
(西安文理學院,陜西 西安710065)
都市農業旅游依托大都市周邊,利用綠色生態農業資源、多樣化的人工和自然田園景觀等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體驗、品嘗、娛樂和購物等,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服務城市、富裕農民,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秦嶺北麓西安市環山旅游帶都市農業旅游的標桿是長安區上王村,該村232戶村民,80%靠經營農家樂為生,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年產值近1億元。然而,多年來上王村農家樂粗放經營、無序發展,出現了侵占山林、河道,以及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現實問題,都市農業旅游的環境破壞與污染嚴重已成為西安市環山旅游帶長安區都市農業旅游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所謂旅游環境污染就是在旅游資源開發及旅游經營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表現在旅游開發與建設過程和旅游經營活動過程,主要包括接待服務設施排放的污物,如賓館、飯店排出的污水、傾倒的垃圾及燃燒排出的煙塵;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丟棄的廢物;旅游汽車排放的尾氣;飛機、汽車及游人產生的噪聲等對景區的水體、大氣、生物造成的污染[1]。關于西安市環山旅游經濟帶長安區上王村都市農業旅游環境污染產生過程如下。
上王村南靠秦嶺清華山,東鄰西安野生動物園,北有省道107環山公路擦肩而過,西臨210國道,終南山密嚴寺、青華山臥佛寺、黃峪寺和翠微宮近在咫尺,憑借周邊秀麗的自然環境和便捷的交通條件,上王村從2003年開始緊跟秦嶺旅游業發展機遇,鼓勵和引導村民將農家樂作為主導產業,通過編制產業規劃、制定幫扶政策、開展技術培養等措施壯大了農家樂旅游,將終南山下關中農家生活及淳樸民風展現給游客,在這里可感受農村田園風光、品償農家樂美味佳肴,享受遠離都市喧囂回歸大自然的愜意。
由于村莊的硬件設施、衛生條件、景觀環境等直接影響著農家樂的經營收入,上王村始終緊抓村容村貌整治工作。2005—2006年已全部硬化道路,完善了排水系統,后來完成電視與有線入戶率均達100%,修建了3 500 m2停車場、1個高級公廁和門樓(耗資28萬),還利用秦嶺自然水勢修建了兼具排水與觀賞的1 500 m景觀型階梯水渠。
然而,多年來,農家樂粗放式經營,污水亂排,油煙四處飄散,垃圾就地堆放,特別是隨著游客增多,污染情況更加嚴重。2019年4月,秦嶺北麓長安區范圍內的1 093戶農家樂被全部關停整治,作為“農家樂專業村”的上王村被關停了196戶,要求從污水排放、環境衛生、餐廚衛生、油煙排放和垃圾分類5個方面全面整改,依照50條整治驗收標準,整治不達標就不能營業[2]。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是最寶貴的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必備條件,旅游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必然受到威脅。西安環山旅游經濟帶旅游業資源豐富,名山近10座、保存完好的道觀寺廟近50座、國家級地質公園1座、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和省級森林公園2個。由于環境破壞勢必會降低游客的興趣,必然減少農家樂、觀光農業旅游、景區和酒店等相關產業的收入,減緩當地經濟發展,同時極大可能使當地重新陷入貧困。
西安環山旅游經濟帶處于秦嶺北麓,秦嶺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獸類共有144種,占全國物種的29%,鳥類399種,占全國總數量的34%,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6種,二級保護動物65種,陜西省重點保護動物65種,一級保護植物4種,二級保護植物13種等,素有“動植物王國”和“天然中草藥庫”的美稱。一旦環境遭到破壞,影響野生動植物的生存與繁衍,當地的生態必然遭到破壞,甚至面臨無法修復的毀滅。
隨著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關注食品安全、飲水安全、人居環境安全成為新時代最明顯的特點[3]。西安市環山旅游帶城鄉居民的飲用水、食物大都源自秦嶺山脈,僅以居民飲水為例,秦嶺是陜西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西安市70%的水來自于黑河金盆水庫,日供水76萬t,水庫建成17年來,已累計向周邊供水40億t,農業灌溉用水4億t,生態補水7億t[4]。如果該處的水資源遭到破壞污染,則會影響到當地乃至西安市人民的飲水需求。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農村人居環境對健康的影響更大,良好的人居環境與壽命之間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5-6]。窺一斑見全貌,西安市環山旅游帶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遭到破壞,飲水與食物中有害物質超標,必然會影響當地及周邊城市居民身體健康。
盡管國家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不但存在著技術管理政策的不足,而且也存在著經濟政策的不足,導致基層政府對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的關注度較低,都市農業旅游目的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并沒有得到基層政府的積極響應并付諸實際,實踐表明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改善進展緩慢[7-8]。
旅游產品是綜合性產品,如果沒有配套的衛生、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即使有高質量的農業旅游資源,也無法發展旅游業。西安市環山旅游帶都市農業旅游目的地由于農戶沒有過多的污水和垃圾需要處理,原有衛生治理環節相對原始簡陋。隨著游客迅速增加,私建亂搭、不達標的農家樂經營戶增多,導致污水排放、環境衛生、餐廚衛生、油煙排放和垃圾廢料也迅速增加,相應衛生設施和處理技術不能及時跟上,污水和生活垃圾無法及時有效分類與治理。
西安市環山旅游帶都市農業旅游地區的當地農戶缺乏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而且環境保護宣傳力度較小,出現了侵占山林、過度利用水資源、違章修建建筑等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行為,尤其是生活陋習短時間難以改變,隨意丟棄固體垃圾、亂排污水等。
長安區政府根據《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辦法》和《西安市秦嶺生態保護區農家樂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發布了《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政府關于集中整治秦嶺北麓農家樂違法違規行為的通告》,通告開列了5點事項,明確指出拆除非法侵占耕地、林地、河道和水資源保護區等亂搭亂建的農家樂,關停整改兩類農家樂:一是農家樂排污、設施不符合規定,生活垃圾、污水無組織排放;二是農家樂的經營手續證照不全,即未辦理工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小餐飲經營許可證)、健康證、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特種行業許可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6種相關證照和手續[9-10]。
2019年3月25日—4月10日,長安區全面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農家樂集中整治工作。按照《西安市長安區秦嶺北麓農家樂集中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為有效遏制秦嶺生態保護區范圍內農家樂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長安區集中整治秦嶺北麓農家樂侵占耕地、林地和河道等無序發展問題,確立了“全面關停、整治提升、違法拆除、長效管控”的工作思路,全面摸排認定并登記造冊轄區農家樂,共排查出農家樂經營戶1 093戶,拆除違法違規243戶,關停取締不達標386戶,并對已拆除農家樂的污水排放、垃圾分類等問題進行全面整治、規范,拆除私自擴建、亂搭亂建、亂貼亂掛的202戶違規農家樂,完成整改516戶農家樂,準予符合條件的464戶農家樂營業。
與此同時,加強監管,建立長效監督管理機制,要求經營者必須證照齊全,增強食品安全意識規范操作,垃圾實行分類投放,街辦負責統一拉運,做到“村收集、街轉運、區處理”,因條件限制無法集中處理的,安排長安區水務局制定單戶污水處理方案[11]。
上王村農家樂經營戶配合上級政府的綜合整改工作,全面實施戶廁改造、污水處理、垃圾分類,全面更換油煙油水分離器。對村內房屋建筑進行統一外立面改造,構建階梯式繞村景觀水渠、紅色黨建廣場、關中民俗文化墻。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定期更換消防器材,在村內全部街道都安裝了高標準強光路燈共計135盞,安裝監控攝像頭51個,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編織監控網絡,實現了全覆蓋、無死角,極大保障了群眾和游客生命財產安全。鼓勵經營戶在庭院種花種樹種草,做到門前有樹、家中有綠、院中有花、室內有字,著力打造環境優美、舒適宜人的花園鄉村旅游環境。
由于都市農業旅游當地居民生活習慣落后,受教育程度較低,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同時都市農業旅游企業和農家樂經營戶只是關注盈利,不重視環境保護。為此,必須多渠道加大都市農業旅游環境教育與宣傳力度。如利用宣傳標語、舞臺劇、網絡新媒體等膾炙人口的宜傳手段,加大對于環境保護的宣傳,讓當地的企業與居民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與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