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晗
電視屬于傳統媒介,也是文化、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為人們生活、學習與工作提供重要信息。如今是一個新媒體時代,處在這種新形勢下電視傳播雖然獲得了全新的機遇,可是同樣在激烈的競爭中面臨巨大挑戰,畢竟處在信息爆炸時代背景下,群眾對信息質量與種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要想在這一形勢下得到發展,自然需要不斷提高新聞記者采編能力,進一步提升新聞信息真實性與權威性,從而有效提升新聞節目質量。
在信息技術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群眾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變得越發多樣化。網絡媒體與社交軟件的繁榮發展,更讓電視新聞節目受到了影響,處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時效性方面雖然有較大優勢,可是暴露出來許多問題,具體表現為信息內容失真。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權威、可信,這也是其在新形勢下的核心競爭優勢,所以也依然擁有大量的受眾群體。
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制作離不開前期新聞信息的采編,因此在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編能力提升就顯得十分重要,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效率和質量,從而有效提升節目質量,在激烈的新媒體時代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新形勢下,需要加強對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的培育,這是新聞記者采編能力得以提升的前提與基礎。
第一,廣播電視臺可以加強對新聞記者的培訓,幫助新聞記者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其今后發展打好基礎。
第二,新聞記者在工作過程中,可以將工作經驗與群眾實際生活有效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深入群眾生活,了解群眾關心的事件,掌握事實真相,從而有效提高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信息結構全面性、科學性。
第三,新聞記者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斷拓展知識視野,從而有效提升采編能力。
第四,媒體要加強對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的培養,可以指導新聞記者挖掘生活中蘊含的新聞,對新聞作出恰當的判斷。
第五,要注重培養新聞記者良好的道德情操,有效避免新聞記者因為追求利益而進行虛假報道,從而提高媒體公信力。
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采編工作的時候,還需要堅持群眾性原則。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受眾是人民群眾,所以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編能力要想得以提升,還是需要時刻關注群眾需求,真正實現廣播電視新聞信息服務群眾的目的。
第一,新聞記者一定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來創新新聞報道方式,注重新聞時效性,就群眾關心的時事熱點進行報道。
第二,新聞記者一定要深入群眾生活,有效把握群眾訴求,嚴格按照實事求是原則來進行新聞信息采編,確保新聞材料真實性。
相較于其他行業而言,電視新聞這一行業具有獨特的導向作用,所以在新形勢下要想提高新聞記者采編能力,還需要注重培養新聞記者正確價值取向,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價值。在新形勢下,國際交流也開始變得越發頻繁,處在這種環境下民眾的價值觀念也會受到影響。新聞記者若無法樹立起正確價值觀,頭腦就很容易被不良思潮侵蝕。
第一,新聞記者要提高政治素養,加強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第二,新聞記者在采編中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被利益驅使,使手中的筆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
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編能力要想得以提升,還需要注重創新。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既包括前期的采訪、寫作,也包括后期的整合、編輯,所以要想有效提升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編能力,應學習采訪與交流技巧,給自己制作的新聞加入動畫和音樂,進一步提升新聞感染力。
互聯網時代,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當下,如何發揮傳統傳媒的優勢,如何順應時代趨勢借船出海,如何在連續報道、深度報道上發力,如何在視覺化報道上創新,如何在大數據應用上與時俱進,這些都是需要傳媒人深思并在實踐中探索的。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還要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采編風格,畢竟只有獨具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為此,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一定要創新采編工作,優化、革新報道手段,以“電腦分析+人腦分析”的生產模式,實現新聞內容的差異化競爭。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編能力提升才是穩步提升電視節目質量的關鍵,電視臺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意識到增強新聞記者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加強對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新聞捕捉能力、采編能力等多方面技能的培養,讓其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新聞采編工作中,從而為廣播電視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信息,有效提升節目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