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婧嫻 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
隨著新時代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職業院校的聲樂教學由傳統高校的模式演變而來,沒有考慮到職業院校的特殊性,導致對學生的培養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本文分析了職業院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職業院校提供參考。
多年來,以專業為核心的教育仿佛已經成為職業院校不成文的規定,不可否認的是,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基礎樂理知識的培養確實對學生聲樂學習有著重要作用。但是針對學校培養人才方向的不同,區別化教學同樣不可小覷。絕大多數職業院校聲樂教學無論在課程方面還是樂理知識方面,都與普通高校教學模式一般無二,究其原因在于職業院校的聲樂教學復制了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又疏于思考,導致聲樂教學培養不對口。
高職學生畢業后,往往受到所學課程單一的影響,除所學專業的知識外,對其他藝術種類一竅不通,他們既沒有很好的藝術感,也沒有對其他藝術領域的拓展。因此,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所學專業與崗位契合,對其他方面一竅不通,難有晉升空間;另一種情況是學生所學專業素質不強,對其他領域也是一知半解,在本職工作中難有作為,對其他崗位也難以勝任。
在職業院校的聲樂專業教學中,受教學培養方向不同的影響,其與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也略有不同,不僅需要教學人員有相關的知識儲備與樂理知識,而且要求教師根據學生未來工作性質,以及崗位需求對學生展開聲樂教學。這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聲樂專業素質與過硬的教學水平,有足夠的經驗與能力將聲樂教學內容與學生崗位需求建立聯系,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聲樂知識運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在對職業院校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結合職業學生的特殊性質,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例如,為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專業人才管理目標,教師在教授聲樂專業方面的知識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而在培養學生社會需求契合度方面,應實地考察與本專業對口的一些工作崗位,將現實中就業崗位與學生特長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合理運用到日后的工作崗位中。
聲樂專業教育人員應采用創新教學模式,更好地對職業院校的學生進行教學與指導,并根據未來工作需求,對學生開展專業化、科學化教學,將學生打造成應崗位需求而生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為達到此教學目的,教師應在學生的專業課程設立方面花費心思,設置合理的課程對學生專業的培養會有極大幫助。正所謂“選擇大于努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為學生選擇正確的教學內容,比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自身的努力更為重要。簡單來講,就是“一專多能”。“一專”指將聲樂作為重點,通過專業的教學提升學生整體素質與專業素養;“多能”則指在注重學生聲樂能力培養的同時,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其中包括各種舞蹈或者各種樂器的使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加設輔助課程教學,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合理設置課程方面,教師應結合學生愛好,除本專業必須掌握的內容,所有輔助類的課程應尊重學生意愿,因為學生對感興趣的科目往往更容易產生共鳴。這不但能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而且對學生藝術感培養也有益處。
總而言之,職業院校在聲樂教學上,應注重發揮專業院校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與崗位緊密相連的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準確設置專業課程等,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