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方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高校思政教學實踐中,融入就業指導元素尤為重要,思政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養、強化價值引領、落實就業的重要手段。2019 年3 月,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為此,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創新思政教學改革,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廣大思政課教師要及時分析當前就業形勢和市場需求,將相關的就業知識融入思政教學內容中,以靈活多樣的課堂授課形式,教育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從而提升思政教育教學效果,引導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在傳統的高校思政教學中,主要以教材內容為主,思政課內容相對枯燥,課堂教學中缺少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就業知識,不能較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聽課興趣不高,實際教學效果不明顯。
隨著當前教育的不斷發展,廣大教師要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引入新型教學方法。但部分思政教師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夠,教學形式簡單,多以單一的知識講解為主,教學模式需創新改進。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相對單一,僅靠學生的日常課程考勤以及期末考試的考核評價,使學生不能及時發現自身不足,教師也無法調整教學方法、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難以實現學生整體素養的提高。
首先,高校思政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生高質量就業作為人才培養的落腳點,重視學生的就業創業觀培養,并持續關注的學生的課堂體驗。在就業素養培養視角下,教師應跟緊課程改革前進的步伐,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不能一味灌輸知識,要以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其次,豐富教學內容。在就業指導視角下,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受教材內容以及課程體系等因素的限制,部分高校的思政課多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如毛概、鄧論等,這些枯燥的學習內容難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課堂指導效果受限。在思政課程中融入就業相關元素,形成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既能對學生職業規劃起到指導作用,又能提升課堂指導實效。為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搜集與專業發展相關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專業發展前景與趨勢,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進一步滲透就業觀念,引導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獲取相關的就業知識,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立足于就業培育目標,結合思政教育特征,打造就業指導網絡思政教學平臺。例如思政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網上教學平臺,錄制就業指導視頻、上傳最新的就業信息,整理思政教學資源,把優秀的教學資源上傳到平臺,學生則可以依據自身的需求來下載學習。這種線上自主學習模式可以彌補學生缺課、課下自主學習難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和適應社會能力。教師則是根據學生下載量,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難點等,結合這些內容調整線下教學方案,提升線下教學的針對性。此外,還可以利用官網、公眾號等平臺,與學生即時互動,強化教育引導,從而解決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困惑。
在就業導向下,教師應從就業指導的角度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從而有力推動學生整體素養與能力的提高。在新時期背景下,為創建合理的評價機制,高校思政教師要側重學生的職業能力評價,可以從專業學習角度考查學生,也可以從職業心理對學生進行調查評估。此外,教師還要定期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使學生能及時發現自身問題。在這一過程中,為收集反饋信息,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評價,這樣教師可以及時找到課程革新的依據。此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順應新時期教學理念的更新,不能只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應將學生綜合素養諸如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等視為培養教育的重點,重視對其學習過程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在就業導向下不斷提高自身思政素養,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結語:綜上所述,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政課教學,對學生的就業理念以及能力發展有積極影響。為此,高校思政教師應重視就業理念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在教學中融入就業指導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完善評價機制,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對思政教學來講,教師的實踐指導對教學革新、方向調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教師應以此為依據,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并制定完整的指導計劃,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政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