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清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民族中學校,重慶 409600)
事實上,啟發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已經贏得了大多數教師和學生的喜愛。而且,啟發式教學法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因此,教師有必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嘗試一下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從而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新發展。
雖然啟發式教學法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啟發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并不完善,其中還有一些問題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首先,依然有一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啟發式教學法的積極意義。事實上,這些教師還在堅持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不愿相信啟發式教學法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積極的作用,也沒有將學生放到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淪為學習的機器。其次,雖然一些教師肯定了啟發式教學法的意義,但是由于啟發式教學法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所以一部分教師并沒有熟練應用啟發式教學法的經驗,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上也只能是手足無措,并不知道該如何開展歷史教學活動[1]。久而久之,這些都漸漸成了影響啟發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也必須對此做出一定的改革措施,從而實現啟發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高效應用。
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啟發式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上以故事引入,并提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實現啟發式學習。在以往的初中歷史課堂中,大部分教師都忽略了課前的啟發環節,而是直接展開教學活動,從而使大部分學生手忙腳亂,無法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事實上,課前適當地通過故事引入知識內容可以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和思考,實現啟發式教學的第一步。
比如,在教學“秦末農民大起義”時,教師就可以選擇一個以這個時期的歷史故事為切入點,從而使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啟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霸王別姬的故事發生在秦朝滅亡后的楚漢之爭時期,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占了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攻,大敗漢軍。范增不允劉邦求和,劉邦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權宜之計,后用韓信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愛妾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隨后項羽退至烏江,在烏江邊拔劍自刎。學生在聽完這個歷史故事之后就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啟發,而且也會對秦末這段歷史有了更大的學習興趣,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也會更加順利[2]。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創新,越來越多的電子信息技術產品應用到當今的各類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技術就是其中優秀的代表之一。同時,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的學習情境及氛圍還可以有效啟發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思考。事實上,多媒體技術最大的教學優勢就是其優秀的視聽功能,無論多么生僻的歷史知識多媒體都可以將其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讓歷史重現在學生眼前。這樣就能使學生近距離地接觸這些歷史知識,從而進一步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對其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究,另外學生的學習記憶也會更加深刻。比如,當學生在學習初中歷史課本中的“盛唐氣象”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下當年的“盛唐氣象”。由于歷史已經遠去,所以學生難以在歷史學習中找到共鳴,從而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提前搜集好模擬盛唐風光的視頻,或者優秀的影視片段,然后再將這些視頻帶到學生的面前。這樣一來,學生就獲得了一個親身經歷的體驗,也會從中找到更多的共鳴,盛唐到底是怎樣的?其中的“盛”又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學生也會從這些問題中產生疑問,從而獲得學習啟發。
歷史知識不是零碎的,也不是毫無規律的,相反,歷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如果學生熟悉了整個歷史過程,那么學生在學習中就不會感到過分吃力。同時,當學生擁有了一定的歷史基礎之后,這些基礎知識就有利于啟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串聯起整個歷史流程,培養歷史思維,教師就可以創建出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讓思維導圖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實現學生對新知識及詳細知識的了解學習。比如,當學生在學習初中歷史課本中的“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構建出一個思維導圖,因為這個時期學生需要記住的時間點和事發點都非常多,如果學生的歷史思維條理不清晰的話,那么學生就非常容易混淆這些大事時間點。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到全民族的抗戰,從正面戰場的抗戰到敵后戰場的抗戰,再到抗日戰爭的勝利,等整個流暢的歷史事件都按順序表現在思維導圖上時,學生的歷史探究思維也就漸漸創建起來,并從中獲得啟發,加深對每一段歷史的深究。
結語: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法對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重大,因此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熟練啟發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