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李紅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校工會,北京 100102)
目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很多行業都受到了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得以蓬勃發揮,工會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工作時也應積極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到管理過程中。高校工會干部只有抓住時機,積極優化工會管理模式,方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高校的進一步發展做出更大貢獻。2018 年10 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總工會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指出,在進行工會管理工作時,要借助互聯網技術為高校職工搭建一個網絡平臺,以此提升工會與高校教職工的聯系,促使工會服務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全國工會網上工作綱要》提出,要積極打造一個“互聯網+”工會服務體系,全面發展高校工會工作管理水平高。
在互聯網技術的帶動下,很多高校的工會已經開始架設起了自己的門戶網站,部分高校甚至會通過抖音、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渠道開展工會工作。豐富的工作載體能夠對通知發布、新聞宣傳以及教職工間的思想交流產生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極大滿足了高校教職工的個性化需求,為之后構建更加完善的高校工會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僅如此,通過互聯網技術,高校工會的工作流程變得更加透明,教職工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工會工作中,對于各類提案、投訴、權益維護等問題,教師都能在網絡上查詢到相應的處理數據和處理流程,讓工會工作暴露在了陽光之下,在無形中營造出了一種更加自由、民主的高校工會工作氛圍。通過互聯網技術,高校工會與教職工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工會能更好地了解教職工的思想狀況,雙方的黏性得到了大幅提升,進而逐漸形成了一種良性溝通機制。這對高校工會更好地處理教職工訴求提供了便利,也為高校教職工發表自己的看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互聯網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它能給高校工會工作提供良好助力,也會在無形中為工會工作帶來一定壓力。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空間中,高校教職工能夠通過微信、微博等多種手段發表自己的言論,這為教職工維護自身權益打開了新通道。作為高級知識分子,高校教職工的維權意識很強,他們經常會通過互聯網手段發表自身的訴求,希望相應的問題能夠得到合理解決。這樣一來,工會面臨數量龐大的教職工群體會產生很大的工作壓力。此外,互聯網信息良莠不齊,高校工會經常會受到垃圾信息、各類廣告的影響,工會管理者需要時刻“盯緊屏幕”,不然總會出現一些片面言論錯誤引導主流輿論,不利于高校工會工作開展。不僅如此,互聯網背景下,教職工在網絡上發布信息的時候,自身信息可能會在無形中被竊取,這就嚴重影響了網絡的安全性,對打造和諧、安全的互聯網工會空間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高校作為新技術、新理念的發源地,工會干部要勇于在“互聯網+”的領域“弄潮”,以此打造一個智慧工會新格局。在進行智慧工會建設的過程中,高校要不斷優化自身工會門戶網站的建立,并將微信公眾號這一優質載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全面擴寬高校工會工作的渠道。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高校,工會干部還可通過開設微博、抖音、百家號等手段,結合自身學校特點進行定制化軟件設計。通過不同載體,高校工會能夠更好地進行信息傳播、輿論引導等工作,構建一個極具智慧的“職工之家”。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要深入探究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將其交互性充分利用起來,通過發表一些具有娛樂性、開放性的話題,將高校的教職工吸引到討論過程中來,增強高校工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教職工對高校工會的信任度和滿意度。不僅如此,高校工會還可定期舉辦一些線上圖片展、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增進教職工間的感情,在無形中讓教職工成為工會的“粉絲”,為之后工會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互聯網世界,教職工能夠自由發表個人看法,對學校的工作進行點評,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但是網絡并非法外之地,高校工會要做好輿論監督引導工作。因此,在運行工會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時,工會干部要對教職工的發言內容進行分類,引導他們多討論一些和個人發展、學校進步相關的話題,構建一個良性的輿論環境。不僅如此,工會可以選擇一些在網絡平臺上發言積極、道德水平和政治修養高的教職工擔任“意見領袖”,對于一些負面信息積極發聲,消除誤會,引導廣大教職工理性思考,傳播正能量,進而構建一個健康的互聯網空間。
總結: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工會要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并在工會管理工作中積極引入新媒體技術,為高校教職工的發聲平臺培育優質的“意見領袖”,這樣方可在無形中打造出一個新的智慧型工會體系,為之后高校工會工作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