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金
(湖北省沙洋縣后港鎮西湖中學,湖北 荊門 448272)
物理情境指的是在實際生活中利用到物理知識的方面,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創設物理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初中物理基礎知識的實際應用,還會有利于學生更容易地解決有難度的物理題目。這一方法融入初中物理的課堂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減輕初中生學習物理學科的壓力。
首先,情境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有難度的應用物理題,它將生活情境與初中物理內容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分析并解決物理問題。其次,情境教學方法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枯燥乏味,而是將初中物理的內容融入生活中,增加課堂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初中物理學習的興趣。最后,情境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而不是簡單地學習相應的知識,讓學生應用所學內容才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學校應該積極推行情境教學方法的實施,彰顯“生活實際”理念,將此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中,以此來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的可持續穩定發展[1]。
情境教學法應用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重點是將初中物理知識聯系到生活中,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使學生將難度大、難理解的應用物理題解出來,還可以減輕初中生學習物理的壓力。學生所學到的初中物理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與實際生活情境密切相關,教師應該從這一方面出發,讓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解脫出來,而是與生活情境教學方法交織在一起,由此來幫助學生學習,達到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
初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識和練習題都是來于生活,因此,生活的具體情境和初中物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知識,如果將課本中的知識有機地聯系到學生的生活情境中,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多應用知識點的東西,還可以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來看,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實際生活情境體驗來理解初中物理課本中的內容,通過產生共鳴對內容有著更深刻的理解,這也可以減少初中物理題的難度,讓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初中物理的相關內容。比如在學習《機械能及其轉化》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引入一個實際生活的案例,當學生們在游樂園玩蹦床的時候,從空中落到蹦床時,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而在蹦床上到彈起的過程時,是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而從蹦床上彈起的過程,是彈性勢能轉化為重力勢能。通過這樣一個實際的案例,讓學生能夠明白機械能的轉化過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的教學課堂缺乏趣味性,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會增加初中物理課堂的趣味性[2]。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積極地激發學生對初中物理的學習興趣,這會使得初中物理教學事半功倍。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習主體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才可以正常地進行教學,這會使得初中物理教學積極有效地開展。而生活情境方法的使用可以實現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目的。這一方法的提出,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實際生活的引入也會對數學內容的應用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在物理課堂中做一個實驗,實驗的內容是將一個燒杯裝入大量的清水,然后在燒杯中放入一根筷子,將燒杯放于陽光下,讓學生們觀察其現象,就會發現筷子在水中折斷了,但實際上筷子是完整的,這就是光的折射。通過這樣一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對初中物理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清楚地接觸物理知識。
對于物理學科的學習,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以外,還應該熟練掌握實際的物理實驗[3]。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各種物理實驗,才可以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因此教師也應該在物理實驗中創設物理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各種物理實驗,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導入實驗中,能夠讓學生在理解湘陰基礎點的前提下,解決各種實際的物理問題。比如在學習《熔化和凝固》時,教師應該開展一堂物理實驗課,讓學生能夠走入實驗室,通過操作熔化和凝固的實驗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并且掌握這個物理原理的應用[4]。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創設物理情境的特點,通過對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實現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隨后又從三個方面研究了利用物理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的策略,比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物理實驗中創設物理情境、與初中生活情境相聯系等,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