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祎琦
(川北醫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新媒體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方式具有教學模式更加新穎,傳播面更廣、傳播速度更快的優點,新媒體教學技術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主要依靠教師板書和教學課件的束縛,讓高校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提高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就目前來看,如何促進網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效融合已成為學校教學改革發展的重點,如何與時俱進的對高校學生開展想政治教育,讓其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也成為了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重要挑戰。
新媒體教學是指通過現代媒體網絡技術,向受眾群體提供更為便捷、更為有效、更為生動的現代教學模式,其區別于以往傳統的書本傳授,新媒體教學的新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教學信息碎片化且信息量大。新媒體教學能夠將傳授的教學知識進行碎片化處理,將原本的系統知識進行拆分,劃分為多個相互聯系的部分,能夠有效利用零散時間向學生傳授碎片化的知識,解決了以往一個知識點耗時過長的問題。二是教學地點不受地理位置限制。新媒體教學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了以往傳統教學受教學地點限制,使得知識和教育信息的傳播更加的便利,用戶量也進一步增多。
新媒體社交已經成為時下最受青年喜愛的社交方式,是在校學生獲取知識信息,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表達平臺,針對以往傳統的書本傳授思政育人理論相對枯燥,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的問題,新媒體教育能夠利用學生更接受的方式,在其社交、娛樂平臺向其傳授正確方向的育人知識。就目前來看,新媒體教育的主要受眾群體為各層級的在校學生,特別是各高校的在校學生,教學方式的與時俱進,能有效利用新媒體教育平臺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政育人理論與學生日常社交平臺的相互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不斷拓展,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不僅在單一的課堂教育中,微博大V、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視屏等出現的內容和信息都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建設以及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隨著新媒體中自媒體的出現,部分學生通過公眾號、短視屏、微博等網絡平臺分享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傳播主觀意識的同時也收獲了大量的粉絲,并影響周邊學生的價值取向。新媒體教學能夠較強的將思政教學融入到青年學生的社交生活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夠利用這一新平臺在學生感興趣的熱改變點話題中,穿插教育知識,通過公眾號或短視屏的方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轉變以往只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活動的模式,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熱點相結合,充分發揮新媒體教學互動性的特點,引導學生思想政治和價值取向的樹立。
針對新媒體教學有效轉變了傳統教育方式收到地理環境影響的制約,有效拓寬了思政教育者的教育平臺,打破了在時間、空間上的束縛,新媒體教育最有效的就是其搭建了虛擬的教學交流環境,思政教育者能夠利用該虛擬平臺創造更有利于學生發展成長的虛擬情境,通過各類新媒體技術,實現教育者與學生的有效溝通,轉變以往不對等的溝通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放松的袒露心聲,一方面對思想積極向上的學生能夠起到不斷督促、不斷鼓勵的效果;另一方面,對于在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有困難的學生,能夠實現與其一對一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價值觀的樹立。同時,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微博動態、朋友圈內容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及時遏制錯誤思想觀念的產生。因此,高校在創新育人方式的過程中,應有效利用新媒體教育的優勢,通過學工平臺,整理、收集、匯總學生在微信朋友圈、QQ 空間動態、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思想動態,分析學生關注的熱點內容,針對錯誤的思想觀念和錯誤的價值觀及時找到解決措施,從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目前各類社交媒體中的信息量呈現出井噴式發展的趨勢,現階段除了學校的官方媒體以外,學校各部門、各院系以及學生社團中都有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加之社會上其他自媒體平臺的發展,學生所接收到的教育信息種類繁多,真假混雜,也時常會出現各媒體之間觀點不同甚至觀點相悖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從新媒體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上來看,目前大部分新媒體教學只是簡單地將思政育人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碎片化、視頻化的簡單處理,新媒體教學手段與教學知識的結合只停留在了表層,深度、廣度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高校在利用新媒體教學的過程中,要將以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整合和歸類,同時有效結合社會熱點進行,從而才能對學生起到思政教育的作用。
目前,新媒體教育在各高校都有了初步的運用,各高校也指定了專人進行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密切關注在校學生的思想動態,利用留言、回復等方式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但是由于目前高校并沒有對新媒體教育的網絡思政教育人員進行統一的培訓和學習,使得教師運用新媒體教學的能力參差不齊,從而導致了學校難以對整體的新媒體教育平臺進行有效的管理,就目前來看高校新媒體教育的發展面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新媒體教育的基礎設施不健全,由于經費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校的網絡新媒體設備常常出現設施設備不齊全,或者設備軟件更新不及時的問題,導致了新媒體教育平臺的使用率較低。二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對新媒體教育網絡工具的應用能力相對一較弱,從而限制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轉變。三是新媒體教育思政內容相對單一,就目前思想政治新媒體教育的內容相對枯燥,教學和宣傳形式單一,其大部分內容為學校的黨建、團建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雖然內容相對寬泛,但是形式單一,沒有與學生關注的熱點相結合,也沒有采用更加鮮活、生動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且信息內容更新不及時,從而導致了學生的參與和互動程度較低,沒有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四是新媒體教育人員配備不齊,目前高校的各新媒體教育人員均由學校思政教師兼任,思政教師除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外還要進行科研及個人能力的發展學習,從而導致在新媒體教育平臺的使用和教育內容的創新上沒有足夠的精力,導致新媒體教育平臺的內容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和學生的期待。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教育已經成為了高校創新育人理論的重要手段,新媒體教育方式的出現一方面完善了高校思政育人的理論基礎,同時又對轉變教育方法起到了推動作用。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已經融入到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之中,對學生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建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各新媒體軟件信息紛繁復雜,在給高校思政教育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高校應當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完善新媒體教育設施設備,加大對新媒體思政教育的投入,定期組織專職人員新近學習和培訓,提高高校自身思政教育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充分發揮新媒體教育對高校創新育人理論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