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寶英
(福建省德化儒玉藝品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500)
陶瓷既是一種藝術品,也是一種常見的日常用品,它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時代的推移,人們不在單純追求陶瓷制品的實用性,而是開始注重它的藝術性,這無疑對陶瓷藝術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繪畫裝飾可以體現出陶瓷藝術設計者的思路與想法,讓陶瓷作品以更具美感的方式呈現在消費者眼前。因此,將繪畫裝飾與陶瓷藝術設計相結合,是推動陶瓷藝術發展,使其更加符合百姓審美需求與時代氣息的重要方式。
雖然陶瓷繪畫裝飾是工藝美術的一部分,但是它與工藝美術在表達方式、目的上卻存在很大的區別。工藝美術強調的是個性,它是創作者精神世界的外在的體現,展示出來的是一種特立獨行的美,大部分群眾都無法欣賞,僅有少數能夠與創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人可以欣賞。而陶瓷繪畫裝飾則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其創作風格具有大眾性。因此,陶瓷繪畫裝飾,就是利用傳統的繪畫對陶瓷進行裝飾,使其迎合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提升其市場價值。
陶瓷繪畫裝飾可以通過線條、圖像、色彩等來展現設計者的意圖與文化內涵,是陶瓷藝術設計的重要手段。陶瓷繪畫可以通過不同色彩、線條的粗細以及筆鋒的起伏等在陶瓷作品上營造出典雅古樸、清新自然等不同的風格。例如:通過麥穗、喜鵲等傳統的意向,就可以表現出豐收、報喜等祝愿。所以說陶瓷繪畫裝飾是為陶瓷藝術設計所服務的,其表達出的是創作者的意念和理想。
雖然繪畫裝飾是為陶瓷藝術服務的,但是在進行陶瓷設計時,也需要先將繪畫裝飾因素考慮進去。陶瓷藝術設計所體現的是設計者的獨特審美,以及設計理念,想要將這些內在的東西,通過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就需要載體。同時,在表現內在思想時,還需考慮陶瓷制品的美觀性。而繪畫裝飾則可以通過結合點、空間、透視等因素,將陶瓷藝術設計方案,進行合理、規律的安排,使之以美觀、便于理解的方式呈現在消費者眼前。
陶瓷是中華民族所獨有的藝術品,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已經有了風格粗獷、樸實的彩陶和黑陶。隨著時代的發展,陶瓷的工藝一直在進步,人們的審美也一直在變。陶瓷一直吸收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將其沉淀后化為己用。因此,陶瓷藝術不僅沒有被歷史的長河湮沒,反而煥發了更加迷人的風采。在古代,人們會將自己的美好祝愿,借由不同意象通過陶瓷展現出來。這些被賦予不同含義的意象至今仍舊被廣泛應用于陶瓷藝術中。例如:陶瓷藝術中的麥穗、蘭花,有著豐收、祝福的意思;五子登科寓意美好的前程;梅花等常用來贊揚高尚的品格。這些意象是被大眾所熟知的,在陶瓷藝術中運用這些簡單的意象,既能很好地傳達設計者的意愿,又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因此,在進行陶瓷設計時,設計者應該深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挖掘不同意象的深層含義。如此,其設計出的作品,才能既滿足大眾需求,又能正確傳達出設計理念。
色彩不僅具有美感,也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在陶瓷藝術設計中,色彩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使用色彩既可以讓作品更加美觀,又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將設計者的思想傳遞給消費者。因此,想要設計出優秀的陶瓷藝術品,就需要搭配好顏色。自古以來,我國認為富麗堂皇的顏色,較為大氣、美觀,所以陶瓷藝術多以絢麗的顏色出現。在不同時期,受制作工藝以及審美的影響,人們在陶瓷藝術的色彩搭配中也存在一定的區別。例如:唐宋時期的陶瓷藝術色彩比較單一,且常用顏色為褐綠色。當時,人們設計陶瓷藝術的核心思想是莊重、大氣。到了明清時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陶瓷藝術的色彩也變得更加明亮,且多姿多彩。
不同的裝飾材料帶給人們的視覺體驗是不一樣的,因此,將不同的裝飾材料用于陶瓷藝術所展現出的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區別。陶瓷本身就具有美感,在進行設計時,既需要充分考慮陶瓷本身的美感和藝術感,又需要考慮不同材質的區別。只有讓裝飾材料與陶瓷自身材質相匹配,才能最大程度呈現出陶瓷的美,讓其更具魅力。
線條是繪畫裝飾的基礎,對陶瓷藝術有著重要影響,想要保證陶瓷藝術的整體效果,就需要保證線條的流暢感和節奏感。線條的種類以及繪畫方式,存在比較大的區別,因此,在對不同的陶瓷制品進行藝術設計時,也需要合理挑選線條的繪制方式。例如:在吸水的泥胎上,一般采用的青花繪畫,在線條繪制時,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力度和表現力;在對陶瓷進行繪畫時,需要重視線條的轉折,主要突出立體感。由于不同的繪制方式,不同的線條對陶瓷作品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選擇時,需要三思而行。
綜上所述,陶瓷繪畫裝飾的意象選擇、色彩搭配、材料選擇以及線條應用對陶瓷的藝術價值都有著重要影響。為此,在進行陶瓷藝術設計時,就需要深入了解廣大消費者的審美需求,然后將此與陶瓷繪畫裝飾的其他因素完美融合。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傳遞設計者情感,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的、獨一無二的陶瓷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