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平達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保山 678306)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農副產品的質量品質。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應運而生,顛覆了傳統的畜牧養殖技術。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引進,對于提高農副產品質量、提升畜牧行業整體生產水平、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平達鄉整體經濟水平、推動平達鄉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引入綠色畜牧養殖技術。
在我國傳統的畜牧養殖業,存在圈養和散養兩種養殖模式。受到傳統養殖技術的制約,養殖戶為了追求更大更快捷的經濟效益,往往采用激素注射的方法促進牲畜快速生產,減短飼養周期。而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養殖戶也忽略了對于牲畜生長環境的關注程度。長此以往,養殖業的整體生產水平得不到提高,牲畜產出的肉制品質量低劣,無法通過技術驗收,不利于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對人類生命安全存在潛在威脅。
近年來,由于食品質量問題引發的安全事故頻繁發生,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而肉制品作為人們日常所需,其產品質量問題更是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傳統養殖業,激素和藥品的亂用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安全,因此,人們更希望選用安全綠色的畜牧產品保障生命安全。綠色畜牧養殖技術很好地適應了市場需求,對于人民生命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傳統畜牧養殖過程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加快牲畜出欄,提高肉制品產量,養殖戶普遍采用激素來達到預期經濟效果。而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廢氣等隨意排放,也造成了不小的環境問題。為了保障畜牧業健康、有效的發展,減少產出物對于環境的污染、降低牲畜體內藥物殘留,必須加快推廣綠色畜牧養殖技術,促進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
由于傳統畜牧養殖行業缺乏對于養殖環境的有效管控,導致養殖場所環境惡劣。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直接排放嚴重影響了周圍環境。為了適應綠色畜牧養殖的有關要求,要對養殖場所科學選址。綠色畜牧養殖技術要求養殖基地遠離市區且交通便捷。在養殖基地周圍要確保供水充分以達到養殖場所對于用水的要求。為了確保養殖環境安全,降低對養殖基地周圍環境的污染,在養殖基地內必須設置通風消毒系統及清理系統,以達到綠色畜牧養殖的技術要求。平達鄉地處龍陵縣城北部,雨量充沛,平達壩地地勢平坦開闊,群山環繞,在進行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平達鄉的地理特點科學選址,確保綠色畜牧養殖技術在平達當地落戶生根。
為了降低因牲畜濫用藥物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危害,在綠色畜牧養殖過程中,要根據國家規定嚴格執行飼養流程及藥品使用管理,嚴禁使用國家禁止的激素類藥物。在牲畜養殖投喂過程中,要定期對選用飼料進行質量抽查,確保飼料質量安全可靠,減少因飼料質量問題引起的牲畜群發性疾病。因傳染性疾病對于畜牧養殖有著重要影響,會給養殖戶帶來直接經濟損失,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建立疾病防控應急預案,發現群體性傳染疾病要及時處置并上報有關單位。對于因疾病致死的牲畜,要嚴格根據防疫有關規定進行無公害化處置,避免因此引發的環境污染和疾病傳播。
綠色畜牧養殖技術具有管理水平先進、生產過程科學、產品質量高效等顯著特點。因此,為了確保我國畜牧養殖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加快畜牧養殖技術在傳統養殖行業的應用。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政策性指導對于養殖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為了確保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快速推進,政府要加大引導宣傳力度,通過政策宣傳引導養殖戶改變傳統的生產觀念,加快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為了增進養殖戶對于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了解,政府可以通過聘請專家授課的方式提高養殖戶的接受程度。同時,通過授課,將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分析,有利于科學引導養殖戶的養殖方向。在傳統養殖業,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養殖過程存在很多問題隱患,如濫用激素、污水排放等,通過政府引導,將綠色養殖技術普及,在保護環境的同時能夠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對于現代養殖技術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在畜牧養殖業,飼料選擇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畜牧產品的質量品質。在傳統養殖行業,養殖戶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往往選用價格低廉的飼料進行投喂,更有甚者為了提高肉制品的產出率,對于國家法律視若無睹,在飼料中添加違規藥品縮短牲畜飼養周期。這樣一來,造成了肉制品的藥物殘留,直接威脅食品安全。為了保證畜牧行業的健康發展,避免問題畜牧制品流入市場,必須嚴格把控飼料選控關。為了適應綠色畜牧養殖的技術需求,規范飼料的生產檢驗標準,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建立飼料生產基地。通過引入現代化的飼料生產手段根據當地養殖的實際情況科學配比,進一步提高飼料的質量品質。與此同時,為了避免抗生素、激素等藥品的濫用,必須加大獸藥行業的監督管理機制,對于違規售賣獸藥、以次充好的市場行為嚴厲打擊,確保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畜牧養殖業發展不斷進步,傳統的畜牧養殖管理技術已無法適應現代養殖業的整體需求。平達鄉地處云南深處,受地理條件和技術條件的制約,很多養殖戶缺乏必要的生產管理常識,畜牧業生產管理水平滯后。為了加快當地綠色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穩步提升鄉村經濟實力,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規范,加快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在進行綠色畜牧養殖的過程中,政府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根據當地地理環境特點和生產技術水平設立多元化的管理和宣傳機制,通過政策引導、經費分攤等手段引導綠色畜牧養殖技術落地生根。此外,為了讓養殖戶更好地掌握綠色畜牧養殖的相關技術,不斷提高養殖戶的生產管理意識,政府可以通過開展免費技能培訓的方式提高養殖戶的科學生產水平,確保綠色畜牧養殖的順利推進。為了保障畜牧產品質量科學可控,要從基礎設施建設、飼養流程管理、產出廢棄物處理等房間建立嚴格的管理流程,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生產投入、達到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在我國畜牧養殖業中,動物疾病對于企業生產效益有著重大影響。縱觀我國畜牧業的整體發展,動物疾病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普通疾病,即常見的外科、內科疾病;二是傳染性疾病,在畜牧養殖業中,由于牲畜養殖集中,一旦發生傳染性疾病,對于養殖企業的危害最大;三是寄生類疾病,此類疾病主要是由于牲畜飲用水源不干凈、飼料質量不達標造成的。為了降低養殖企業生產風險、保障養殖產品質量合格,在動物疾病防控方面,必須建立嚴格有效地防控體系。在動物飼養管理方面,首先要確保飲用水和飼料的安全,定期對飲用水源和飼料進行質量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養殖環境方面,要建立嚴格的環境消殺機制,定期對飼養欄位開展消毒工作,確保養殖環境干凈整潔;在排泄物處理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無公害化處理機制,避免對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在疾病預防方面,要定期安排專業人員對動物開展疫苗接種,提高牲畜免疫力,降低染病風險。
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平達鄉的養殖業發展迅速,但與發展不相匹配的是養殖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較低,給綠色畜牧養殖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養殖技能已無法滿足畜牧業的發展需求。因此,提高養殖人員的技術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綠色畜牧養殖技術對于人員管理、生產技能方面有著較高要求,因此,政府部門在推動綠色畜牧養殖技術落地生根的同時要著重培養一批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隊伍,以適應畜牧業的迅猛發展。
結束語:平達鄉位于云南省龍陵縣東,與縣城相距98 公里,長久以來,因為資金技術的缺乏,畜牧業養殖規模和養殖數量一直位于全縣末位,村民人均收入較低,養殖技術落后。為了讓傳統的畜牧養殖業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政府部門要作為引導者對養殖戶加大政策扶持,積極引進綠色畜牧養殖技術,在提高村民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引導村民開展專業化的養殖活動,通過科學管理、精細飼養,將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理論與平達鄉實際情況相結合,讓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本土化、專業化,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基礎上實現全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