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珺
(江西廣播電視臺公共.農業頻道,江西 南昌 330046)
現如今,我國媒介技術發展十分迅猛,地方電視臺處在這種環境下自然也是“夾縫中求生存”,甚至還有部分學者認為地方電視臺會逐漸被合并。媒介的融合促使各種形態的媒體也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近幾年,各個地方電視臺開始紛紛對自己的頻道進行創新思考,希望借助于各式各樣的頻道形式來有效吸引不同群體,在新媒體發展勢頭不斷加快的環境下,地方電視臺面臨的困境也在增加,如何有效強化與新媒體的融合也成為地方電視臺發展新路徑,而本文也是就此提出了如下建議:
電視臺作為經營信息的特殊經濟實體,一方面具有創收補充經費不足的實體經營責任,另一方面也需要承擔起傳達我黨與政府聲音的重要職責。近幾年,因為創收壓力各級地方電視臺社會形象也呈現出了企業化趨勢,正本清源可謂是其發展的基礎,地方電視臺只有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才能為其發展打好基礎[1]。首先,地方電視臺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建設出電視臺所特有的企業文化,具體包含了臺歌、臺標、臺理念等多方面內容;其次,還需要樹立起健康向上的公眾形象;再者,不斷強化電視臺內部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出政治堅定、業務精準、作風優良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最后,還可以積極參與到各類公益活動之中,廣泛傳播一些社會主流價值觀,這樣才能有效引領全民文明風尚,充分發揮出其存在的作用。
在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下,優質的內容卻呈現出了稀缺性,處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電視臺要想真正得到有效發展,自然需要堅持內容為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電視作品質量,這樣才能真正有效促進地方電視臺得以發展和進步。在這一過程中,地方電視臺需要將內容生產作為自身工作重心,在工作期間根植于本土來打造出極具地域特色的主題內容、社會影響力大、制作水平高、群眾口碑好的精品力作,這樣才能從內容方面取得優勢,從而有效為地方電視臺發展奠定良好保障。
有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地方電視臺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節目大多是民生節目,也只有做好民生節目才能有效拉近地方電視臺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通常情況下,這一類型的節目內容大多是以生活服務類為主,如穿衣、吃飯、旅游、逛街等等,就目前我國地方電視臺發展現狀來分析的話,主持人相對較少,而且經驗也較為稀缺,無法有效駕馭各式各樣的節目。對比而言,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可以說是一個較為全才型的主持人,不僅能夠主持《今日說法》,也能主持直播節目、專題節目,從而有效促使電視臺節目得以創新。新媒體視域下地方電視臺要想得以發展,也可以基于新媒體視域來創新電視臺節目模式,借助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載體來引導群眾看到電視臺最新欄目,以此來為廣大群眾提供便利。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微信直播等手段來進一步豐富電視臺新聞傳播手段,畢竟在新媒體視域下微信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已經成為群眾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借由此來進行創新,就能更好地拉近地方電視臺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吸引群眾,提高地方電視臺影響力[2]。
新媒體視域下地方電視臺要想得到發展還需要構建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電視節目,畢竟地方電視臺受眾群體還是當地的普通居民,所以在欄目內容設置的時候,最好是結合本土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設置,盡可能切實落實到群眾生活之中,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電視臺節目吸引力。對于地方電視臺而言,其涉及最多的就是基層群眾,這些群眾對于民生、農業生產具有一定興趣,針對這一特點,地方電視臺在發展創新過程中,即可專門開設一欄有關于農業生的專題節目,結合當地地質以及天氣來進行講解,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到更多的群眾,同時有效發揮出地方電視臺主流媒體作用。除此之外,地方電視臺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及時打破室內束縛,基于新媒體來采用直播的方式深入到群眾內容,以此來傾聽百姓心聲、了解群眾訴求,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地方電視臺競爭力,有效促進其得以發展和進步[3]。
綜上所述,新媒體視域下地方電視臺發展也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處在這種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應該要加大對新媒體的使用,借此來打造出專屬于自己的品牌,同時基于新媒體來對自己的頻道進行轉型與升級,在做好自身定位的同時不斷進行拓展,通過新媒體與地方電視臺的有效融合,來真正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和新路,從而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