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潔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河壩子小學,四川 眉山 620010)
數學與生活是有著緊密的連接的,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應用生活,對于學生的能力發展有著關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小學時期普遍存在認知能力差、心理不成熟的特點,更渴望得到來自教師或者是家長的認可。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東西創設真實的數學情境,使學生可以愿意自主地去探索和學習,從而感受到自身在學習和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位置,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圓的周長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時就可以以生活情境為學生提問。“例如在公園中有一個直徑約5 米的圓形水池,那么圓形水池的周長是多少呢?如果要你來計算你怎么計算呢?”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可能有的學生就會說“用一根繩子圍著池塘繞一圈,再把繩子打開,繩子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然后教師再為學生提問“是否有更加簡單的方法呢?”就可以適時地將教學內容引入,帶領學生去探索如何解決圓的周長問題,并使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更深刻地掌握這一知識點,融會貫通,學會舉一反三,以實現在生活中對數學問題進行高效的解決。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是比較復雜且豐富的,包含了圖形變換、分數計算、圓的計算、負數認識等教學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開拓數學思維是有著關鍵性作用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合理且科學地展開教學計劃,可以適當地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數學教學之中,以調動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分數乘除法這部分的內容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開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在屏幕上為學生展示一個圓形的蛋糕,然后為學生提出教學問題,“如果將這一個蛋糕平均分給三個人,那么需要怎么分呢?”然后再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的時間,并為學生展示視頻動畫。首先將蛋糕看作統一整體,然后將蛋糕平均分成三個等份,每人可分到一塊蛋糕,即1/3。教師這時在為學生暫停視頻為學生提問,“如果將所分到的蛋糕再次平均分為三塊,然后將分得的蛋糕吃掉一塊,那么最終剩下的蛋糕是原來的多少呢?”這時教師不能急于為學生播放視頻、講解答案,而是讓學生根據在之前所播放的視頻進行發散性的思考。在學生獲得初步的答案之后,教師為學生播放接下來的視頻,并通過視頻內容去引導學生分析,在學生觀看完整視頻之后,對照自己最終的答案是否與原來的思考形式相一致。這樣的教學形式一來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求知欲,二來可以豐富教學課堂,使學生的學習體驗變得更加新奇有趣,既能在教學過程中營造更加輕松且愉悅的教學氛圍,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從而達到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中,一般是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體位置,以灌輸式的教學形式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教師在臺上畫重點,學生在下面死記硬背拿高分。在這樣長時間的被動學習之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更不用說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了。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若想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質疑的空間。教師需要明白,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的價值比解決一個問題的價值要大得多,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現并且主動地提出教學問題,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有所思,有所得。而且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給予鼓勵式的教學評價,在小學時期學生受制于各方面能力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會表現出差異性和個性化,這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考慮學生的自尊心,不能過度打擊學生,這會影響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要適當地以引導的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鼓勵和表揚學生,堅定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之中更認真且努力地去汲取數學的知識,實現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地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一定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性,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之中收獲數學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