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青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高級中學,山東 東營 257400)
實踐證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高中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讓高中英語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音樂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藝術修養,陶冶學生精神情操方面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為了確保高中音樂學科的教學價值能夠最大化展現,尋求富有新意且有效的教學方式成為教師的主要任務,興趣教學法應運而生。高中音樂教師在應用興趣教學法時需要從自身教學實際出發,考慮到音樂學科的特點,將其合理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高中生音樂學習成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教育事業的革新起到了助推作用,高中音樂教師需要將信息技術教學工具充分利用起來,借助生動形象的圖像、文字、聲音來構建立體的音樂課堂,改變傳統理論授課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中。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持,復雜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的呈現變得更加直觀,學生理解起來也更為容易,降低了音樂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對音樂學科的印象大為改觀,使其可以從中獲取到良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音樂《崢嶸歲月》這一節的授課中,授課前,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歌手阿寶演唱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一曲引出課題,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調節學習狀態。接著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教材中涉及到的音樂資源,滿足學生感官體驗,在生動的視聽中感受崢嶸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模仿視頻,演唱歌曲,使學生在親身感受與體驗中對民族音樂的感知和審美得到良好的培養。由此在豐富多彩的視聽中,把握本課學習的要點。音樂教師還可以整合互聯網中豐富的課程資源來為學生拓展更多的與愛國主題相關的歌曲素材,使其可以在欣賞的過程中感悟歷史,拓展自身認知。在學生對本課的內容有了初步掌握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趣味游戲活動,比如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不同風格和曲調的歌曲,然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所學嘗試猜一下其名稱,從而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再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給出適當建議,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與改進。
所謂互動型音樂課堂就是讓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充分展現出來,音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或者創造足夠的表現和表達機遇,避免音樂課堂成為教師一人的舞臺,學生得不到鍛煉,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毫無意義的。為激發學生的興趣,音樂教師就要展現自身能動作用,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融入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要素,所提問題的形式和內容都要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引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在講《京劇傳統戲》這一節時,教師授課前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積累,談一談我國戲曲藝術有哪些類型?不同地域的代表是哪些?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挖掘音樂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從而為探尋音樂的發展規律做好鋪墊。在音樂教師為學生展示作品時,教師也要不時提問學生,獲取學生對音樂作品鑒賞的反饋。比如教師放到《貴妃醉酒》時,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你們知道《貴妃醉酒》和《新貴妃醉酒》的區別嗎?給予學生時間思考、回答,教師需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贊揚,然后再次提問學生:對這一戲曲后面所描繪的歷史故事有無了解?學生給出回答,教師再問:你們認為將傳統戲曲和現代流行音樂相結合利弊表現在哪里?教師的循循善誘引發學生思維不斷拓展,驅使學生提出創造性的思考,加深學生記憶,使其獲得不一樣的收獲。
對學生而言,實踐活動總是比理論上課要有趣得多,教師要避免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理論傳達,這樣容易讓學生感到審美疲勞,學習專注力難以保持集中和穩定,需要融入一些趣味實踐活動來調節學生的身心,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音樂課堂“動”起來。例如,在講《中國影視音樂》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影視劇音樂作品,并且說一說為什么。然后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表演,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來進行演唱,由組內評比,唱得比較好的學生代表本組來參與班級評比,經過教師和其他學生的共同欣賞與評價選出唱得最好的那一位,給予該名學生及其小組一些獎勵,增強學生的參與信心。實踐活動不限于表演,也可以是關于音樂知識的百科競答,也可以是小組合作演唱,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意愿靈活選擇。
總而言之,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音樂學習效果,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高中音樂教師要深入研究興趣教學法的有效運用,為高中音樂課堂注入更多活力,使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得以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