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名祿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周鹿鎮南邦小學,廣西 南寧 530604)
班主任是班級的重要組織者,是小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有很多的創新技巧。班主任可以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建立嚴格的班級管理機制、建立班級激勵機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班主任還要不斷地探索和反思,努力做好小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鼓勵小學生不斷成長。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在教師隊伍中也存在這一現象。拿我們學校來說,共有27位教師,其中年齡在50歲--59歲的有14位,在40歲--49歲的有2位,在30歲--39歲的有2 位,在26 歲--29 歲的有9 位。明顯50 多歲的老教師居多,而學生多是00 后,教師和學生在觀念,思想等方面都相差太大。這樣,無論是教學上還是班級管理上,部分老教師的方法也許是老舊的,導致老師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就有一定的代溝,如此進行的班級管理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還有的教師過于關注學生成績,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缺乏關注。
現在的教育現狀是,不知從何時起,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老師不能批評,更不能懲罰,因為曾經有的教師因此受到家長的辱罵、亂舉報,受到教育部門的通報批評,扣減薪資。教師不敢管學生,也無法真正管理學生。教師和家長無法形成平等的交流和地位,對于孩子的管理就會受到影響。困難是重重的,但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班主任,要有創新的理念,結合新課程理念,進行有效的管理,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1]。
在進行小學的班級管理時,教師需要對于性格不同以及學習能力不同的同學之間的差異給予尊重。因為學生們在家庭環境以及生活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所以學生們的性格以及他們的學習狀態也不盡相同。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和學生們充分地交流,才能夠更好地傾聽學生們心中的想法,更好地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思想。因大多數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不是很好,他們不能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完整貼切地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當中和學生們耐心交流。并且,教師還要進一步了解學生們的成長環境以及他們的性格,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格素養。
一是建立學生的專屬成長檔案。班主任要從家長、學生、班主任三個方面完成學生成長檔案的記錄工作,提升檔案的有效性。班主任可以將檔案中的內容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讓學生更快地認清自己,加快他們前進的腳步。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表達,在成長記錄中表述自己的情緒變化,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模板,讓學生學會用“我太難過了”“我太興奮了”等語句表現自己的情緒。這能加深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程度,為班級管理工作提供參照。二是關注每個階段學生的變化。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別關鍵,每一個小的細節都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影響。班主任要分階段對學生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在小學低年級時,學生很難適應班集體,也很難主動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此時,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克服心理的恐懼,從而在集體活動和同學交往中收獲快樂。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會遇到一些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卻不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也不能正視這些困難,這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此時,班主任要教給學生調整情緒的辦法,讓學生體驗解決困難后的快樂,從而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2]。
小學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且較為活潑好動,經常出現違反紀律等行為,這給班主任的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生活教育理念告訴我們,“社會即學校”,在校園生活中應適當引導學生形成規則意識,培養其服從紀律、自我管理的意識與素養,從而使其在日后的成長發展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與社會接軌。基于此,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建設班干部隊伍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將班級管理的權力適當轉交給學生,這樣既能相應地減輕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負擔,又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與團隊精神,對其身心的成熟發展也有一定幫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技術越來越先進。班主任可以利用互聯網跟學生家長交流學生的狀況,了解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班主任還可以把互聯網帶進課堂,把課堂知識利用互聯網教授給學生,這樣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也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因此,班主任可以多多利用互聯網課堂為學生開辟互動交流的空間或者在網絡課堂上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這樣既可以促使學生努力學習,也在學生、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中,加深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更加有利于班級的管理建設[3]。
總之,小學班主任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管理工作技巧,結合小學生的發展規律、新課程教學理念、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以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等多方面內容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新時期下教學改革對班主任工作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