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樂頤
(貴溪市實驗中學,江西 鷹潭 335400)
元認知能力是一種相對抽象的自我認知和觀察能力,培養元認知能力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正確定位自己的客觀條件。使學生深刻意識到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足,進而加以改正,從而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或者自己的行為具有一定的操控性。
在元認知方面,國內外學者均有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大多大同小異,從這些看法中不難歸納出元認知界限。從本質上來看,元認知也是知識的一種,與人類學習的其他知識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其中所存在的細微差別在于,只有當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元認知才會發生作用。所以,元認知是人類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被忽略的高級認知形態。
信息技術課程有利于學生掌握信息化技術,在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過程中,其主要功能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把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在特點和操作特性方面相結合,使其充分發揮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主要表現在解決問題的計劃性、目的性、針對性以及便捷性,元認知能力還能深度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
通過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提高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以及對元認知的程度,各方面教學成果的取得有利于學生對自身能力的客觀認定,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獲取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元認知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在信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制定效率更高的學習方案,并在潛意識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把控和調整。比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疲憊,但是,對于相關的知識點掌握仍然存在問題,此時學生即使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疲憊,但是仍然不會放棄相關知識的學習。在學習方向的把握上,學生如果發現自身的學習方向出現問題,將會通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習方向進行及時的調整,進而快速取得學習成果,最終完成自我調節。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一方面,就是可以向學生講授信息技術元認知知識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對元認知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然后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加深對元認知知識這一特殊的知識形態的掌握程度。這其中包括,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行為或者對他人的學習能力、學習方向進行嚴格的把控,再或者對相關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具有深層次的理解。同時,這也說明元認知是一個復雜的知識體系。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優點和缺點。
比如,某些學生記憶力比較強,但是思想比較僵化,如果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那么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并在自己的優勢方面進行加強訓練,另外,如果某些學生認為自己的理解能力不足,學生也會通過自身的調節能力,對自己的理解能力進行適當的鍛煉,以達到彌補自身缺點的目的。
元認知技能是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重要內容,如果學生的元認知技能水平得到提高,那么,其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有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當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技能。具體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幾點: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教會學生如何制定學習計劃或者相關學習技能應當如何培養;2、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當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準確地把控。比如,某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那么應當要求學生努力調節自己的心態,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某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犯錯,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找到自身犯錯的具體原因,然后通過自我調節的方式加以改正。
由于語言認知體驗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觀察所產生的偏向于感性的情感體驗。所以,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對課堂的學習環境進行創新另外,激發學生元認知體驗,還可以使具有學習焦慮感的學生克服焦慮感,并激發學生的昂揚斗志。使學生保持對自己的信心,從而在意識形態上或者實際行動上持續保持相對樂觀的情緒。同時,創新課堂環境還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畢竟元認知體驗是相對復雜的理論體系和實際的感受。因此,教師通過創新課堂環境,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元認知知識的魅力,并降低學生對于元認知知識的理解難度,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總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元認知能力培養,首先,應當做到明確元認知能力培養目標,在這個大前提下,教師可以有規劃性的、有目的性的、有針對性地對相關學生進行區別教育。因此教師應當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相關學生進行重點難點的梳理;其次,應當重視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對于激發學生的各項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奇效;最后,應當通過實踐,讓學生對元認知技能有更深層次的體驗,這樣學生才會對元認知有更深層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