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鵬
(海南師范大學,海南 海口 571100)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采用灌輸式教學,卻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同時應該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內涵,并達到一個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他們對身邊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并有著一萬個為什么。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具有較強的直觀性以及形象性,直接直觀的事物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直觀的事物才能夠加深他們的認知。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借助直觀性的事物進行教學。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都較為強烈,但是抽象性的知識內容對于他們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概括能力較為薄弱,他們不能很好地進行知識的概括,從而形成一個散亂的知識框架。這樣的問題會成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阻礙,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效果。[1]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但是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為短暫,很少會出現整節課都會集中注意力的情況。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學會抓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段進行有效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相應的知識和內容。與此同時,教師一定要學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的調整和改變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了解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趨勢,根據學生的思維特征進行有效的直觀教學,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首先,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以及肢體動作去吸引學生。與此同時,在講授一些抽象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一些直觀性的教具來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就能掌握相應的知識和內容,并深入了解到知識內容的本質,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的重心已經不只是知識的灌輸,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想要將素質教育落實到位,就是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順應時代的發展,適當進行教學角色的轉換,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并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與此同時,教師應該營造一個共生共長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于展現自我。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最終進行知識的內化。[2]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有關路程這部分教學內容時,其中會涉及“千米”的概念,如果單憑教師的語言講授,只會讓學生對千米的概念有一個空洞的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測量一米大概有多長,并慢慢引導學生進行“米”與“千米”,讓學生先掌握一米大概有多長,然后再想象于一千個米有多長。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并讓學生對千米的概念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都尚未發育成熟,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他們,從而讓他們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想要有效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教師應該被尊重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學會大膽質疑,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學會主動去思考和探究,從而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對于一些抽象性較強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舉一反三的方式進行教學,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找到解題的突破口。[3]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講解一些復雜性較強的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解題思路過程中找到解題的異同,并找到解題的突破口。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束語: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教師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其中。其次,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從而愿意主動去學習數學,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