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焱
(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向陽小學,遼寧 鞍山 114000)
教師運用體育學的原則、技能等幫助學生增進對體育的體驗,促進自我更好地發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強體質,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舉止,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在小學教育中,體育課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影響集教育、健康、發展于一體,因此,探究在小學教育中凸顯體育課的作用具有現實意義。
當前,學生逐漸降低了對體育鍛煉的關注度,更愿意把大量時間用在玩電子設備上,越來越降低體育活動的興趣,這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對此,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這樣才能發揮出體育課的作用。當前一些教師在體育教學當中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小學體育課堂上有著過于單一的形式,很多體育教師缺乏對教學形式的優化和創新,沒有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學形式的單一對學生的興趣造成影響,不利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育鍛煉[1]。
小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學生,而體育課在這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教育當中,體育教育是基礎,也是開展兒童全面教育的重點。首先,體育教育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通過體育課能夠讓學生的神經系統、肌肉、骨骼更好地發育,增強學生的體質。學校要想實現全面教育就需要重視體育教育的作用。其次,體育教育有助于德育的實施。在體育教學當中有著十分豐富的思想品德元素,這與體育本身的特點是緊密聯系的。蔡元培曾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從中可以看到體育教育有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最后,體育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有著緊密的聯系,若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往往會對自身造成一定的損傷,而體育教育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增強學生的意志,調節學生的情緒。在體育活動當中,學生都希望展現自身的能力,獲得認可,從而增強自信心,有助于挖掘自身的潛能,使得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比如,在學習競技運動項目時,教師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掘自身的潛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體育項目進行自主編創,這樣使學生能夠擴大學生體育學習的注意力,豐富課程資源,從而能夠使教學內容得到豐富,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教師需要進一步開發適合學生的體育項目,比如,可以將輪滑、體育舞蹈、街舞等運動納入體育教學當中,不僅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個體的發展離不開集體,需要在集體當中學會與人交流、交往,當前交往能力非常重要,良好的人際關系不但能夠愉悅身心,還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體育教學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尤其是在競技項目當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在良好的氛圍當中能夠快速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比如,在教授籃球時,教師通過小組合作來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演示和自行練習的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合理進行分組,讓學生先通過組內來練習,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每個小組進行指導,之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對抗比賽,對與獲勝的小組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在組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增進彼此的交流,在互幫互助當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在之后的對抗比賽當中,每個小組形成一個整體,這樣組內的成員能夠快速地增進感情,提高合作能力,從而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運動技能,還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3]。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著不斷變化的生活和社會環境,這就需要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適應能力的培養與知識、技術有關,還與學生個性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體育鍛煉能夠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環境。小學生還主要是對外部、具體的行為進行認識和評價,很少去探索人的內心世界。小學生處于自覺性與幼稚性矛盾的時期,有著較強的自尊心,而又缺乏自我監督,遇到問題容易灰心,對此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克服各種困難的意志,提高學生適應的靈活性和開發性,以便學生能夠更快地適應新的環境[4]。
結束語:在小學教育中要實現素質教育,就需要重視體育教育,要充分凸顯出體育教學的作用,對此,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重視學生個性發展,要全面認識體育在培養學生身體、智力、心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推動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