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
(河南省焦作市職業技術學校,河南 焦作 454000)
在2011 年的時候,我國在教育工作會議上就指出青少年體制培養以及體育教學之間的關聯性。本文的內容希望能夠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并且也能夠使得田徑運動的價值和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2002 年的時候我國就推出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這份文件,在該文件中就詳細地闡述了體育課程的關鍵地位,同時也重新定位了體育的性質。截止到現在,普通院校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都應該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適應,并且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來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通過對中職院校的學生進行了解能夠看出,其在心智方面已經逐步走向成熟。該年齡階段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意識,所以在對中職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采用有效性的教育方法。作為教育工作者而言,其需要將終身體育觀念的必要性傳授給學生,不論是在何種環境下都應該培養自己優良的體育鍛煉習慣。
經過有關的數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青少年體質在這些年之中呈現出下滑的趨勢。為了應對該問題,我國相關部門基于大量分析以及研究的基礎上推出”陽光體育活動”的概念,這也是為了能夠借助體育教學的基礎上有效的開展育人教育。在開展體育教學任務的時候,所有的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不同學生體能的基礎上,選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在來進行田徑教學工作。
通過對我國傳統教學大綱的有關內容進行了解能夠發現,田徑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但是伴隨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入,田徑教學的作用和地位也同之前相比大打折扣。同球類課程進行比對可以發現,田徑內容所具有的娛樂性和游戲性不足,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下滑,可是田徑運動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意志和心理素質。現在,絕大部分的中職院校并沒有對田徑教學的教學價值有深入的認知。基于此,就需要中職院校能夠采用有效的方法調整教學手段,并且將教學理念進行轉變,這樣可以確保有效性的前提下將田徑教學的影響力最大程度地提升。
當前我國眾多院校開展田徑教學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體育課程的形式展現出來的。教師在開展田徑課程訓練的時候,其會基于學生身體素質練習和技術學習等方面出發,最終將學生的體育能力增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即便存在一定的優勢,可是卻很難確保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站在根本原因上來分析,傳統教學之中非常關注技術要點的傳授,但是卻并不重視訓練項目的必要性。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具體能力同環境不匹配,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下滑。
中職學校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課程的時候,不能夠只是單純地將訓練科目傳授給學生。比如說武術以及球類項目能夠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學習成果的機會,同時體育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看,田徑運動的魅力并不強,所以田徑教學應該將實效性相結合,針對學生來看,其更加希望學習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內容。這也是未來田徑教學體系發展的方向。
當前田徑教學所采用的考試模式過于單一,這樣單一的考試模式很難講學生能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和能力展現出來,從而也不利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在當前教育體系的基礎上,我國開展的田徑教學考核標準都是以學生成績達標率和跑步時間等標準為主。不難發現,這樣的考核方式是缺少合理性以及科學性。田徑運動在實質上依舊歸屬體育運動的范疇,其關注的是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個體素質的增強。假如采用統一的考核指標來衡量學生的狀態,是不合理的。站在整體的角度上來講,田徑教學是為了將學生運動習慣培養起來,而并非只是把學生的運動成績提升。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的調整教師的主導作用,其在教學體系的打造上應該包含學生以及教師的配合,這樣才會使得田徑教學課程具有較高的實效性。教師應該站在當前形式和環境的基礎上,確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借助一切可以可用的優勢來開展教學活動。
構成教學環境的要素有很多,可是其能夠被細分成人文環境以及物質環境。在當前的教育形式下,中職院校應該借助一切外在條件來將優良的田徑教學環境打造出來,從而調整課程的未來動向。除此之外,田徑運動也具備了競技性的特點,學生在參與田徑運動的時候應該同教師所傳授的訓練方法相結合,從而讓田徑運動變得富有趣味性。
田徑教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到社會的發展,作為中職院校而言,其應該將當前的教學體系以及考核體系等進行調整,最終確保所有的環節能夠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