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美琴
(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板場鎮中心幼兒園,貴州 沿河 565312)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視幼兒教育。幼師要從幼兒的本位出發,把兒童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對幼兒進行細致的關懷,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創新和探索,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本文主要根據幼兒園教學中幼小銜接的實踐和探索展開分析,希望可以給廣大學者些許建議。
身為一名幼師,要重視幼兒的發展,要讓幼兒能夠更快融入到新的學校和生活當中。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對于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從當前的教學現狀分析,很多幼兒在過渡階段往往不能夠適應學習和生活的變化,沒有滿足幼兒的需要。幼師要徹底貫徹幼兒發展理念,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內容,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首先,幼兒銜接教學中存在單向性。部分幼兒教師沒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沒有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還有部分教師在展開幼小銜接教學前,沒有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展開教學,造成了教學工作的單向性。其次,幼小銜接具有片面性。很多幼師過于重視幼兒知識的學習,只重視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而忽視了幼兒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導致幼兒喪失了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這樣的教學現狀阻礙了幼兒的成長。再次幼小銜接教學具有盲目性。很多幼兒園和教師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在幼兒教學內容中融入了一年級的知識展開教學,這樣過早進行學習嚴重的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讓幼兒感受到學習的壓力。最后,幼小銜接具有表面性。在當前的教學現狀中,很多的幼兒園采取的只是一些簡單的幼小銜接教學,沒有進行實踐和探索,只停留在表面中。比如,在幼兒園中,部分班級的幼兒課間時間變得更長,課桌的擺放形式也有所變化但是并沒有讓幼兒進行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部分教師還忽略了對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培養,沒有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也沒有采取具體措施進行教學,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
幼小銜接是按照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對幼兒進行的一種銜接教育,幫助幼兒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小學階段。幼兒園階段與小學教學階段是兩種不同的教育,對幼兒的成長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幼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僅僅在學習環境中注重幼小銜接,還要時刻關注幼兒的內心銜接,從不同方面進行銜接教學的準備,才能滿足幼兒的客觀需要。小學與幼兒園教育之間既是相互制約又是相互促進的,幼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擔當教學的重任,為幼兒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
幼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改變傳統的幼小銜接教學方式,使幼兒能夠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師要充分發揮小學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做好幼小銜接的教學準備。
幼師要組織即將升入一年級的兒童進行參觀,讓兒童充分感受小學的文化氛圍,讓兒童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首先,幼師要做的就是組織學生進入到小學校園,提前感受一下小學的學習生活,讓兒童充分認識到小學與幼兒園之間的差異性。其次,幼師還要參觀校園,讓幼兒觀看課間學生要參與的活動,有機會還可以走進小學教室的走廊去體會學生上課時的表現,會讓幼兒從心底佩服小學生,讓幼兒從心底萌發出對小學生活和學習的期待。
幼師要進一步加強幼小銜接的重點和難點,走進小學課堂。首先幼兒園學校可以結合小學學校,開設幼小銜接的研討課,要促進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教師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達成共識。幼小銜接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講授小學知識,幼小銜接要重視對兒童興趣的培養,讓兒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首先幼兒園要結合家長進行幼小銜接的教育,只有多方面進行教育才能盡快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教學準備。其次學校和教師要爭取到家長的同意,組織班級中的幼兒家長進行講座學習,讓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小學教育的學前工作,為幼兒升入一年級做好準備。再次一年級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時期。一年級不僅僅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情況,還關系著學生的生活情況,教師要盡快地讓家長熟悉小學學習和生活,采取更有針對性地教育教學指導。
幼師要讓幼兒更加適應小學教育,就要借鑒學前教育,為幼兒適應生活做準備,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適應期。此外,幼師還要重視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創設,根據小學教室環境的布置,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樂趣又輕松的學習環境。
總而言之,幼師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幼小銜接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影響。此外,教師要做好幼小銜接的相關教學準備,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幼師還要按照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使幼小銜接順利開展,促進幼兒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