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林杰
(重慶三峽學院,重慶 萬州 404100)
閱讀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是學生吸收多樣化知識和思想的關鍵渠道,同樣也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為學生今后更好地進行閱讀訓練奠定堅實基礎。
1.德國:
德國在對2000 年德國青少年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表現平平,特別是在針對閱讀能力的評估中,其學生整體水平低于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由此引發了德國境內關于教育體制的改革討論。
德國各級組織機構嘗試通過多元化的閱讀項目、多樣化的閱讀形式、多層級的閱讀組織管理來挖掘和培養德國兒童以及青少年的閱讀動機、閱讀樂趣、閱讀能力以及媒體信息能力。
2.俄羅斯:
俄羅斯在2017 年“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報告顯示俄羅斯學生的閱讀能力排名第一。通過PIRLS 的研究數據的對比以及俄政策文本中關于學生閱讀能力條框的整理、分析和解讀發現:俄學生15 年來閱讀能力飛躍發展,并長期排名全球學生閱讀能力前列。
通過俄政府、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和相關系列舉措的持續推廣,為學生從閱讀文化氛圍到良好閱讀態度及習慣的養成創造了系統、有序、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從而在提升國民整體閱讀水平和文化素質的同時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3.法國:
法國在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 (PIRLS 2016) 結果顯示,法國小學生的閱讀水平逐年下降,令人“堪憂”。法國教育部長讓-米歇爾·布朗蓋針對這一調查結果表示,法國小學增加日常測試,實行每日聽寫,改進教材和開展教師培訓等措施,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從調查結果顯示的數據來看,法國四年級 (CM1) 學生平均得分511 分,相比2011年的調查結果,下降了9 個百分點,且與經合組織 (OECD) 所有參評的50 個國家和地區541 分的平均水平相差較遠。
4.美國:
美國聯邦及各州政府,特別是20 世紀90 年代以來,一直致力于閱讀能力的提升,并責成教育部及相關機構負責推動,種種努力使得國民閱讀能力持續發展。研析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的啟示:政府高度重視閱讀意識、開發多元閱讀教學和注重閱讀素養、關照弱勢群體的閱讀、創設全民參與的閱讀環境。
總的來說,從現有研究來看,德國、俄羅斯、法國、美國都非常重視對閱讀能力的培養,從閱讀項目、閱讀形式、閱讀組織管理等方面都進行了相關的調整,創建一個好的閱讀氛圍,增強民眾的閱讀能力。
關靜在研究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時,主要強調通過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以課程標準為綱,從教材、學生實際情況和興趣出發,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創設閱讀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閱讀、喜歡閱讀,最終提升閱讀能力。
牟生愛對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行了研究,并從自主課前預習、領悟閱讀技巧、自由選擇閱讀方式、拓展閱讀渠道四個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馬彥霞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實際狀況以及重要意義,以此提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朱潔如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進行了探究,認為課外閱讀應進行整體規劃和科學實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規劃和實施應突顯適切性和典型性原則,制定年段遞進的閱讀目標,選擇功能平衡的閱讀內容,加強閱讀教學輔導,運用發展性閱讀評價。
孫世梅對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設計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成因,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問題解決的具體策略。
總的來說,國內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較多,對從養成閱讀習慣、課堂中的教學、課外的閱讀培養閱讀能力,并與新媒體的運用、互聯網的運用相結合開發出新的方式都有分布,另外具體到小學具體年級或學段的分析的文獻也開始增多。
由于小學生們的年齡還小,他們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這個時期正是他們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當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后,他們一定能夠意識到,通過閱讀可以為自己帶來無窮的快樂。為了獲得更多的快樂,他們會主動積極地尋找書籍進行閱讀。
創設出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使學生們更加積極熱情地參與進語文閱讀之中。尤其是進行讀書知識競賽的時候,更能夠把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他們為了競賽取得好的成績,會積極閱讀書籍。另外,學生通過這樣的競賽,還可以使他們產生競爭意識,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學中的主要載體就是語文課本,因此,老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把語文教材上的文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代表性非常強的文學名作。另外,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把信息化時代下的多媒體充分利用起來,根據課文中的文字,讓學生書中的真實意境更好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