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芳
(川北醫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筆者對某省屬地方高校承擔全日制本科生線上教學的教師開展了線上調查。本次調查以在線教學四周來教師參與在線教學體驗切入,著重圍繞教師們對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在線教學組織方式、與傳統實體課堂的教學效果比較以及今后傾向的教學方式等多個維度進行,問卷由二十一道選擇題組成,問卷的創建、發布和回收利用問卷星完成。
此次調查對象為本次承擔全日制本科生線上教學的教師,共計214 人。
本次調查中,在線教學課程規模在100-200 人的居多,占50.93%;其次為30-100人,占35.51%。在線教學課程類型以專業課居多,為59.81%;其次是專業基礎課,為26.64%。
“互聯網+”模式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和學校圍墻,教師們在家中、實驗室、辦公室,面對著電腦屏幕,開啟了線上課堂。50.93%老師選用“先自主在線學習教師錄制的視頻,教師再在線答疑”,48.13%老師選用“視頻直播教學”,28.97%老師選用“語音直播教學”。從調查結果看,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時,大多按照“在線教學+自主學習”的模式進行設計,以利于學生在家中強化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在線教學的體驗,老師對“超星平臺”的滿意度最高,為55.61%,其次是“QQ群”,為42.52%。
調查顯示,教師準備一節在線課程,42.06%教師平均需要付出二到四小時,35.98%教師平均需要付出四小時以上。46.26%教師認為目前在線教學負擔正常,40.65%教師認為在線教學負擔較重,7.94%教師認為負擔很重。因此,各院系要關注本部門教師在線教學的時間投入、負擔如何。
(一)學生到課率。通過調查,91.12%教師反饋課程到課率在90%以上。可以看出,線上教學開展前各學院(部)、班級、課程建立了在線教學的群組,力爭做到了課程100%建群、教師100%入群、學生100%入群。
(二)學生課后作業時長。通過調查,56.54%教師認為每次課學生完成線下學習或作業需要一小時以下,38.32%教師認為每次課學生完成線下學習或作業需要一到二小時。
(一)線上教學資源。參與調查的教師對準備的線上教學資源(如教材、課件、講義、考試資料等),66.36%認為能滿足大部分教學需求,28.97%認為完全可以滿足教學需求。
(二)線上教學目標達成度。調查顯示,55.61%教師認為線上教學目標大部分能達到,31.31%教師認為線上教學目標基本達到,還有7.01%教師認為線上教學目標完全能達到。
(三)線上教學整體評價。我們從在線教學平臺的功能、在線教學的整體效果、在線教學的進度節奏、在線教學活動豐富度、在線學習課堂秩序、提供學習資源豐富性、布置學習任務清晰度、指導學生學習及時性、師生之間的在線交流、考核與評價的有效性、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度等十一個方面進行整體評價,調查顯示,滿意度高。
調查顯示,30.37%教師認為在線教學與原有課堂教學相比,整體上教學效果差不多;49.07%教師認為在線教學與原有課堂教學相比,整體上教學效果差一些。
調查發現,80.37%教師認為在線教學的優勢是“直播回放功能有助于復習”,73.83%教師認為是“有利于自主學習”,57.94%教師認為是“學習資源豐富”。同時,83.64%教師認為在線教學最大的不足是“缺乏面對面的互動”、“受網絡條件影響很大”,76.64%教師認為在線教學“缺少上課儀式感”。
調查顯示,54.21%教師認為在線教學中“缺乏優質的在線教學資源”,43.46%教師認為“欠缺必要的硬件設備”。為提升在線教學效果,教師普遍認為在以下這幾個方面有待提高:1.師生互動方面,2.調動學生學習興趣,3.在線教學設計,4.智慧教學工具的使用。
調查顯示,教師是否愿意將線上教學融入常態化教學?教師們目前的預期判斷為:48.6%的教師“目前不確定”,39.25%的教師“會繼續使用”。
問卷數據可能可以反映出某些現象。每一個數據背后都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每一個支持與不支持,愿意與不愿意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去反思,去探索。
希望借著此次大面積開展線上教學的契機,教師們進一步轉變教學理念,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真正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用好各種線上資源,積極探索適應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的教學新模式,提升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