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嘉
(貴州省麻江縣龍山鎮中心幼兒園,貴州 麻江 557600)
幼兒園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是我國教育的基礎,關系著孩子的健康成長。自主性游戲是幼兒園活動中的一項重要課程,是幼兒自由游戲權利的體現,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開展自主性游戲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除了配合、支持幼兒完成游戲環境的創設,大班教師也是自主游戲的觀察者,觀察目的的明確,能夠更好的促成有效指導。首先要清晰觀察的要點。我園大班的自主游戲承載著課程游戲化的理念,既是提升幼兒體質的主要方式,也是還權于幼兒的體現,還是提升幼兒游戲水平和社會發展的關鍵。為此,大班教師的觀察時刻以提升游戲水平為旗幟,在觀察之前羅列出觀察要點或與其他教師商量出觀察要點,重視對游戲中幼兒的游戲行為表現的觀察。其次要選定觀察對象。教師可根據班級的分組等確定觀察的對象,其對象可以是對一個組的定點觀察,也可以是對某個幼兒的追蹤觀察;教師也可根據對觀察記錄方法的掌握及個人興趣等選擇具體的對象。最后要關注典型案例的收集。關于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既為后續游戲的評價做了鋪墊,又為評估幼兒游戲水平提供了參考。為此,大班教師對典型的討論交流,能更好的幫助剛接觸自主游戲的教師體驗游戲指導,是游戲指導能力提升的紐帶。
雖然成人的經驗比幼兒豐富,但在游戲中,尤其是自主性游戲中,幼兒通常能按照自身經驗嘗試組織游戲或解決問題。為此,在我園自主游戲中,教師應該準確定位指導角色,把握好介入游戲的時間和角色。一是,游戲指導因人而異。基于幼兒成長環境的差異,幼兒對自主游戲的理解不盡相同,故對幼兒游戲的指導應據實際而定。對游戲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如果沒有危機安全,盡量讓幼兒自主完成,最多在無法持續游戲時給予支持;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先給予一定的思考空間,再給出建議;而對動手能力中等的幼兒,先讓幼兒自己解決,并及時調動其性格經驗,激發其潛能。二是,游戲介入因事而定。為了提升幼兒的專注能力,在幼兒進行游戲時,盡量不要盲目打擾。通常,為體現關注幼兒或體現師幼間的互動,教師忍不住給正在專注游戲的孩子拋出一些不用思考的問題“你們在玩什么游戲”、“用這個木板干什么”。這樣既沒有發揮教師的作用,也破壞了幼兒專注能力及注意力的培養。為此,游戲的介入既要考慮介入的具體時機,還要考慮此時幼兒的游戲狀態,如果不危及幼兒安全在幼兒全身心游戲時,盡量以觀察為主。
教師若要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游戲,則需以平等為基礎,和幼兒形成伙伴關系。整體看來,我園自主游戲中教師的主導,源于教師的“權威”意識和“好人”思想,并在不自覺中將這種權威強加到對自己指導效果的要求,即對自己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幼兒只能無條件服從,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表達,為此,在后續的自主游戲開展中,將說服教師放下“權威”,以輕松的游戲者身份參與其中,感受幼兒的人格魅力。一是放下“權威”,平等對話。自主游戲中盡量以游戲中支持者、觀察者、參與者、傾聽者、游戲伙伴等角色替代教師身份,盡量與幼兒同等“距離”,盡量保持客觀避免帶入私人情緒,盡量從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二是放下“催促”,給予機會。不論是提出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需要一定的思考時間,為此,放下成人眼中的“幼稚”,給予幼兒思考的時間,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求,從而收獲不一樣的“邀請”,以“朋友”身份融入游戲。如經過教師指導策略的不斷完善和對幼兒游戲的重視,大班幼兒逐漸親近教師,與教師平等對話,并主動邀請教師參與游戲,體驗他們的樂趣。
幼兒園的自主游戲作為區域活動的延伸,承擔著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使命。幼兒的健康既包括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也包括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教師在引導幼兒自主完成游戲準備、游戲過程和游戲評價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幼兒自主組織游戲、同伴交往的需求,鍛煉了幼兒的身體機能,促成其集體意識、責任意識、角色意識、合作意識等形成,但教師的過度保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獨立意識的發展和安全意識的提升。首先,排除隱患,營造安全的游戲環境?;谟變旱哪挲g特性,教師很難像室內活動一樣,將自主游戲中的幼兒在預設范圍中,為此,在活動前,教師要未雨綢繆,考慮一切可能的安全因素,撤除危險用品。同時引導除主班教師外,其他教師的積極參與,防止出現安全真空狀態。其次,聯系實際,將安全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基于幼兒本身的特殊性,身兼數職的教師肩負安全責任,故在日常生活中要關注幼兒安全防范意識的培養,抓住生活細節及時引導,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最后,觀看影視,提升幼兒對安全隱患的敏感度。定期播放園內外自主游戲或其他自主性游戲中,比較典型的案例,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時在游戲分享環節中,除引導幼兒探索玩什么、怎么玩等內容外,還需注重引導幼兒對相關隱患問題的引申,并提出并嘗試使用改進方法。此外,教師對幼兒適當的放手也有助于提升安全意識,構建良好的游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