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月 黨晨陽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847)
理想信念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個人發展、政治穩定和社會進步方方面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指出理想信念是勝利之“鑰”、精神之“鈣”、思想的“總開關”,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在我國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信仰教育,即特指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信仰的教育,而不包括別的什么信仰的教育,它旨在使人們確立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如今,“00后”已經成為大學的主力軍,出生于世紀之交的他們具有著屬于他們的特質。因此立足當下,找準切入點,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勢在必行。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發展勢頭之猛逐漸顯示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不斷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攻擊和質疑,加之資本主義的先期發展經濟發達,以至于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有所迷惑。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內外的思想也在不斷地產生碰撞,許多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國外一些思想,并且有的大學生也會效仿國外學生的行為,這些都會影響我國當代大學生發展的趨勢。
當前的高等教育偏重于專業知識灌輸和技能的提高,忽視了大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理想信念的培育。一是金錢觀等世俗觀念的扭曲,攀比心理嚴重,有不恰當的消費觀;許多學生在臨近畢業時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不能夠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二是如果學生沒有接受正確的三觀教育或者是忽視了學校平時對其進行的三觀教育,就很容易造成其特立獨行、三觀不正。
自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做出全面部署以來,全國各地都在大力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本身就是在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的一種理想信念,是當前國家的最高價值目標,能夠引領全國上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共同奮斗。然而,在高校中的踐行應當不僅僅停留于宣傳,表面上的理論學習還不足以讓當代大學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時刻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教育。造成精神上的缺“鈣”,缺乏理性與責任意識,冷漠與自私成為常態,甚至表現出扭曲的人格。
1.高校應高度重視課堂內容的豐富與課后實踐相結合
高校應豐富課堂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并積極開展課后理想信念教育實踐。在第一課堂教學中更多的引用追求理想信念的生動事例進入課堂,豐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與引領作用;在第二課堂高度結合第一課堂理論,開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體的特色活動,在實踐中夯實理論基礎。
2.將理想信念因素融入到校園文化與基礎設施建設之中
加強校園文化、寢室文化的建設,更多的融入傳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容,使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隨著網絡在我國的覆蓋程度的不斷提高,網絡已成為與我國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事物。因此,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正確運用網絡媒體。
1.開辟理想信念教育網絡陣地,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資源。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網站,搜集理想信念相關的時事新聞、博文等內容,及時整合并更新網站內容。
2.要加強對網絡新媒體的應用。“在網絡中構建了一個良性、正面的輿論氛圍和媒介環境,使得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斷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科學化發展。”同理,理想信念教育也應緊跟時代潮流,加強與網絡新媒體的結合,構建良好的網絡理想信念教育環境。
輿論的形成所蘊含的觀點復雜、多樣,甚至有許多消極、腐朽的觀點。因此,我們要關注輿論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做好輿情管控。首先,我們應明確輿論影響等級標準。以輿論的性質、影響的范圍大小及程度高低等為條件,制定明確的對校園輿論控制的等級劃分,利用積極輿論加大宣傳實現教育目標,將消極輿論影響降到最低。第二,要完善輿論監督與引導機制。擴大校園輿情監管途徑,正確發揮 QQ、微信等社交媒體輿論獲取途徑的同時,構建教師——學生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起著主要的引導作用。”在輿論引導的過程中,要加強教師、輔導員的主導性與學生干部、學生黨員溝通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