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俐
(川北醫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微課作為新媒體環境中學習內容的一項重要的載體,也是支持翻轉教學等教學模式的技術支撐。近年來各高校正發生著基于微課的應用實驗和教學方式改革。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的新技術應用于教學領域。無線網絡技術和5G 的發展,讓時時可學成為可能,為基于微課的教學形式更加多樣;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讓成本高、危險大等情況下的學習成為可能,讓微課更為豐富和深刻。智能攝像技術,可以通過學生行為數據記錄的分析追蹤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并且分析更為精確,用于督查和預測學習情況與教學情況的條件,讓基于微課的教學評價更為全面。物聯網技術,讓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的跟蹤更為準確。本文就是討論新技術支撐下,基于微課的醫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設立依據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二屆中國微課大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參考《中國微課大賽評價標準》,其評審規則主要涵蓋作品規范(材料完整、技術規范)、教學安排(選題價值、教學設計與組織、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目標達成、教學特色、教師規范)以及網絡評價四個方面。在該評價系列中,不僅體現了微課的教學特征,還體現了其網絡特征。
通過對CNKI 中檢索關鍵字:“微課”“醫學”,得到24 篇基于微課的醫學教學評價論文做了分析,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效率、掌握程度都有提高以外,分別就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主思考、求知欲和創新思維;增進師生、生生交流和團隊意識;支持個性化學習和階段進步。
開展基于微課教學模式需要大量的經濟投入、專業的信息技術支持以及教師時間和精力的耗費,這也可能是限制該教學模式推廣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習慣了填鴨式教育的中國學生而言,打破學生對傳統教學觀念和依賴性很難,導致部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性和參與性差,再加上自學能力差,這些都影響了教學效果。
為提高教學的效果、效率、效益,根據最優化教學理論,“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征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準看來發揮最有效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依據《微課比賽的評定指標》、參考多篇研究基于微課的醫學教學評價論文的研究結論,在基于微課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基礎之上,設計了下文中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從兩個教師、學生兩個觀察點,分別對教師微課、教師教學過程及線上行為;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綜合能力培養及學習興趣及認同六個維度進行細分。
選擇教學模式的合適程度:劉艷超以操作演示為主,在醫學微生物實驗課中實踐以微課為輔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應用及效果評價;邱榮敏探索了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李斌進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實踐教學滿意度評價分析;孟姍姍等人進行微課結合CBL 模式在低溫影響心肺功能教學中的實踐及評價?;谖⒄n的教學,離不開適當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學模式的合適程度是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
微課選題設計的合理性:侯磊在《微課在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中提出“實驗指導教師在課前將微課學習資料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中,有利于學生在課前根據自己的時間對學習進度進行安排,學生無需在課前學習中與人體標本及福爾馬林氣體直接接觸,對此種教學方法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更高?!眲⑵G超等人《以微課為輔的教學在醫學微生物實驗課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中指出:“微生物檢驗實驗要求無菌操作技術,所以在實驗課進行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說話,從而避免口腔微生物的污染?;旌鲜浇虒W相比于傳統教學方法降低了講話的機會,從而降低了微生物污染的機會。在高校微生物檢驗實驗教學中實行以操作演示微課為輔的混合式教學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度,且較省時,課堂秩序相對較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老師對于課堂的把控。同時,在動手操作實驗課中因為傳統教學法具有很高的接受度,所以混合式教學是很好的選擇。”正如以上兩個案例,微課的選擇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不是為了用微課而用微課。
內容的系統性:董靜等人在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中探究微課總結出:“微課只適合內容突出的知識點,并不能將知識系統化?!苯虒W系統性指,除了教學大綱、教案、講稿、課件等常規幾大件以外,以知識地圖等方式聯系微課與其他教學內容,將知識有效組織的情況;內容的系統性決定著能否支持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學習。
利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包括老師查詢和獲取資源的能力、處理素材的能力、微課制作的能力等信息技術能力;不局限于單個教師,也可以是教學團隊。
線下課堂活動的掌控能力:包括教師組織活動、總結活動的能力、將教學活動與教學目的的結合能力。正如金雯等人在《微課+翻轉課堂在高職護理病理切片教學中的成效評價》中指出基于微課的教學模式需要大量的經濟投入、教師時間和精力的耗費,要求教師打破傳統教學的舒適感和依賴性,花費時間和精力,磨練能力。
微課可用性:微課視頻質量及操作是否易于學習、界面風格是否統一、能否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能力的提高。
教師線上響應,包括對學生行為的點贊、評價和轉發情況,以及回答問題的及時性和回答質量。
學生線上互動:學生線上提問、主動回答他人提問、點贊評論轉發等行為情況。階段進步情況:關注學生各階段的進步,體現了個體差異和非智力因素。
教師和學生觀察點的評價總分值均為滿分100 分。評價方式可以包括: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和第三方評價師生。
微課是一種教育資源,也需要一種教學模式作為載體。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不僅關注微課作為一種資源的可用性對用戶帶來的學習使用體驗和學習獲得,也關注教師端的輸出如教學模式的教學有效性等。本文旨在建立基于微課的醫學教學的全面評價指標體系,并將在后續教學與科研中繼續完善細化,提高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