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中學,湖北 武漢 430000)
對于高中階段而言,英語教育十分重要,能夠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得到全面化發展。新課改對廣大英語教學從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應將學生看作是課程改革發展探索的主體,并圍繞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習模式的科學構建,基于此來對教學內容環節及教學成果作出進一步的優化改革。
我們知道很多高中的教學目標就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因此為了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學到重要的英語知識,教師一般是按照自己的教學習慣和英語教材的既定章節,根據高中的英語考點進行灌輸式的講解,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只能在講臺下被動聽講和記憶,他們沒有機會參與課堂討論,沒有機會在課堂上及時提出自己的疑惑,同時,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他們不能真正理解相關的英語內涵,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體會英語文章的魅力,更不能有效訓練他們的英語邏輯思維,對于英語知識只能停留在認識和記憶階段,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
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很多高中英語教師仍然秉持著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他們仍然認為高中英語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不注重對高中英語教材的深度挖掘,不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設計。習慣于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高中英語教學,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沒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課堂,不能帶領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深層文化內涵,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英語綜合素養。
在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當中,保證教師與學生之間具有良好密切的溝通,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提升教學質量。高中英語只有難度較大、復雜性較高等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遇到許多重點難點知識會出現許多問題,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無法達到有效的溝通,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再出現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是無法對其進行深刻,理解和掌握。
利用英語音樂進行英語教學是一種深受廣大師生喜愛和推崇的教學方式。須知,好的音樂能夠打破文化之問的壁障,縮短彼此之問的距離,用心體會音樂,可以深刻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充滿學習英語知識的勇氣。而且,將音樂學科與英語教學結合在一起,全面滲透學科融合教學的思想,可以提高學生跨學科綜合創新思維能力,十分有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教師要積極融入音樂學科,以此可以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不斷助力學生英文水平的快速提升。例如,以“Festivalsaroundtheworld.”為例,在講述本單元的有關知識時,我先為學生播放了《Frostythesnowman》《TheSoundOfSilence》等與不同節日有關的英文歌曲,并讓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音樂知識,對不同的歌曲進行了鑒賞,以此不斷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然后,我為學生出示了不同歌曲的歌詞,并讓學生說了說這些歌曲是與哪些節日有關的,以及自己對不同節日的認識,以此有效切入了主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接著,我為學生引入了與不同節日有關的資料,以此為學生拓展了不同社會文化的背景,使學生對中外節日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知,從而不斷增加了學生的跨國文化知識。之后,我讓學生回答以下問題:同學們,你們能根據上述活動,說說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認識嗎?使學生對教材內容主題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自己掌握的詞匯知識,解決了針對性練習題,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自己掌握的詞匯知識,獲得了英語詞匯教學的極大成功。最后,我對學生進行了聽力指導,讓學生聽了教材當中的錄音,解決了教材當中的任務,以此使學生親自體驗了參加節日游行的真實情景,并得到了鍛煉,不斷提高了學生的聽力能力。這樣,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音樂學科,不僅使學生明確了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高中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嚴格遵守英語教學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多開展具有較高創造性、體驗性以及啟發性的英語教學活動,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進入到課本情景內,配合教師進行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并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認知。例如,在“food”相關內容,可以利用“老外逛中國”或“舌尖上的中國”等視頻或文章作為導入,吸引學生的眼球,并從中提出一些有關對所涉及飲食文化的感覺和看法的問題,這樣既能有效地導入課本所要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還能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使學生心情愉悅地主動思考并解決問題。閱讀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生僻詞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詞在這個語境下的意思進行分析和理解,以此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英語的理解以及解讀水平,加深其對于所學內容的記憶和掌握,是一種有效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
文化活動是學好英語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文化課外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從而使得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得以提升,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英語。所以在教學之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地掌握文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實現中西方文化的有效銜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文化融合的意識。教師應該以課改為導向,尋求文化自信與教學改革的契合點,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合,讓學生借助英語的的方式、站在英語的視角了解民族優質文化,以實現對于學生思想的創新,文化自信的培養。例如,舉辦英文形式的民族傳統文化演講比賽,開展英文形式的優秀傳統文化社團活動。讓學生在提升英語應用能力、獲得英語素養提升的同時,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實現認知能力的蛻變與革新。
新課改強調,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優化英語教學,強化英語知識內容與現代社會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使教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通過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強調,使學生擺脫被動機械學習的狀態,吸引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當中。為學生提供更多使用英語教學內容的機會,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學生英語語言運用的實際能力。對此,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整合現有條件,為學生創設更多使用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可以在英語學習當中將自己的看法與見解積極表達出來,進而確保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深刻理解,并實際應用,有效地突破各階段的教學中難點。此外,教師還應當指導學生通過使用相關的教材及工具書等輔助工具,進行自主地查閱和學習,然后在英語課堂上通過專門的句子設計,通過書面翻譯、口頭翻譯等形式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選擇較為合適的方法策略來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予相應的點撥與指導。通過這種形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英語的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進一步為學生由于能力的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
總之,高中英語不同于小學與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其學習的難度及內容的復雜度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這也使得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其教學的目標及任務也與其他階段有了一定的變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在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全面培養,讓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提升。積極制定相關的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方式和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英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