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輝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大莊鎮人民政府,甘肅 平涼 744608)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對于精神文化需求也更加強烈,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充分滿足社會群眾的精神需求,同時還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黨和國家政府在未來的規劃路線上一直強調要堅持走人民群眾路線,探索多元化的基層群眾文化協同治理與創新路徑,對于構建文化建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1]。
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僅僅要將目光放在經濟建設上,同時還要注重其人文建設層面,在某種程度區內的人文水平與地方基層群眾文化追求有著一定關聯性,只有不斷的提高基層群眾文化認知層次,才能切實提高區域內的整體文化水平和人文素養。各級地方部門在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要注重活動內容的新穎性、創新性以及與時代發展的向行性,在潛移默化中利用傳媒形式,讓廣大群眾學習先進的文化思想、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并從多角度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以此引導正確的社會文化發展方向,切實提高廣大基層群眾的道德覺悟,為和諧社會主義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由于當前的社會發展較快,人們的工作壓力大、工作節奏快,因此在每天的閑暇之余,希望能夠放松身心,而基層的群眾文化建設正是主要以放松身心為主的文化活動,不僅參與性強,同時內容豐富,可以滿足廣大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2]。
基層群眾文化起源于基層,而且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當中,在潛移默化中推動了社會文化發展的前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于藝術的有效總結,體現了人們的精神財富,同時具有很強的市井氣息并逐漸形成一種文化生活氛圍,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進行藝術加工后也更容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基層群眾文化對促進整體文化發展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基層群眾文化具有自發性,充滿了人們對于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其次我國的基層文化由于區域不同也呈現出個性化發展趨勢,而這種差異性正是促進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源泉[3]。
黨和政府在多次的未來社會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堅持走基層群眾路線,而群眾文化是基層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代表著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傳遞著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需要借助群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群眾自身的精神世界,在此過程中也要深入挖掘人們的喜悅心情以及對未來的努力方向,所以說基層群眾文化具有不斷匯聚基層人民凝聚力的重要運用,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經途徑。我國在偉大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必定不會一帆風順,而解決社會矛盾的重要方式就是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將人民的思想和行為統一到共同的戰線當中,使得全國民眾站在同一角度審視國家未來的發展。同時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也需要借助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各種組織活動來團結和凝聚人心,讓群眾享受豐富的活動的同時加強各社會層級的交流與溝通[4]。
現代基層群眾文化通常以實質性活動為主,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和普遍性,能夠有效幫助廣大基層群眾調節精神狀態、釋放壓力,并通過潛移默化的積極性活動還能學習更多道德的知識,可以有效緩解社會矛盾沖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另外,群眾文化活動還能促使人們進行更加廣泛的社交,讓人們的思想情操不斷提升,減少負面情緒,鼓勵人們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當中,最終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并實現自我精神調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完全采取自愿參與的模式,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基層群眾文化不僅僅是通過娛樂活動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還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傳播作用。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自身的傳統文化在千百年的傳承中不斷累積,并形成了獨有的東亞文化特征,同時當傳統精神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產生碰撞時,會讓人們形成更多的思想火花。同時在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還會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蘊,相關部門在組織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時,還可以將其作為重要的宣傳載體,對于社會行為規范以及道德進行有效宣傳,深入挖掘群眾文化的精髓思想,不僅可以讓基層群眾更好更快地接受,同時還能對群眾起到一定的宣傳教化作用[5]。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處于野蠻生長狀態,雖然也在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但是缺乏系統性的發展規劃,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職能,積極構建公共文化的服務體系,針對不同地區的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現狀進行工作內容調整,提升文化服務質量以及文化服務范圍。首先,政府部門要強化基層文化工作隊伍自身素質,建立長期性的培訓制度并深入群眾內部了解群眾的文化需求,幫助群眾文化活動更好的進行拓展。其次,要不斷簡化各類基層文化活動組織流程,注重將市場經濟與當地的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有效結合,并做出合理的活動規劃、整頓目前的群眾文化市場,注重突出健康、和諧的文化精神[6]。
基層的群眾文化活動在前期發展中,都是以自發性組織為基礎,因此在未來的發展規劃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基層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作熱情,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可派遣專業的藝術文化團體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針對性指導,讓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更加專業化和藝術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基層群眾的藝術審美眼光,促進整體性藝術涵養提升。同時要秉承科學可持續發展的眼光進行審視,注重群眾文化活動的多元化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作用鼓勵群眾自發創作節目,并對其進行藝術指導,讓基層群眾自身的藝術追求熱情帶動文化活動不斷向前。
隨著當前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寬泛,因此要想更好的讓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得到更有力的傳承與發展,必須要注重自身特色的打造引力,有現代化的媒體技術進行有效傳播,才能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各地區的群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本身已經具有自身的特色,但是還要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及區域性的發展特點進行有效融合,打造屬于自身的文化表演方式,提升傳播效果,讓群眾文化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
在制定基層群眾文化創新方案時,首先應考慮傳統基層群眾文化管理模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文化工作人員與群眾之間的主客體位置發生了重要轉變,可以借助當前的智能化移動終端,實現不同文化資源的查驗,注重群眾的自主性。其次,由于當前數字化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很多群眾不能及時了解最新的文化資訊與動態,所以應該為群眾制定更加具有個性化的服務體系,同時也可以根據流量制定相應的通知和提示,為群眾節約更多的時間,以此提升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效率。最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較好的文化修養提升手段,但是很多群眾缺乏有效的社會性交流與溝通渠道,基層可以根據這樣的市場需求建立文化溝通交流平臺,通過社交的方式為群眾建立交流與溝通的渠道。
綜上所述,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基層群眾文化具有良好的精神調節作用,不僅能夠豐富群眾日常的生活,同時還能加強道德思想文化建設,對于團結人民群眾、形成穩定社會關系、促進健康社會形態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區相關部門應充分重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價值,結合目前群眾文化的發展現狀進行探討,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建設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助力現代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