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靜 李文麗 李世嘉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210)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平臺得到了大學生的廣泛追捧,新媒體的互動和及時性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思想交流平臺,成為大學生解決生活中各方面問題的重要媒體,其傳播的靈活性和豐富度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條新的渠道,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在眾多的文化知識和道德養護熏陶下,大多數學生能夠樹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能夠積極地參加思想理論的學習,積極地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然而,新媒體的海量信息、傳播開放和虛擬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對輿論引導的難度,部分大學生傾向于虛擬現實、逃避現實。
調查發現,目前大多數人支持新媒體,認為這種傳播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影響,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目標,獲取更多知識,但是部分人對新媒體的含義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了解,對新媒體是否會帶來負面影響還存在著一定爭議,因此我們需要在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和推廣,這是我們每一個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義務,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體現。
在全國大學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的條件得到充分發揮,也會面臨很多挑戰,如何降低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探索新媒體視域下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并制定相應的戰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這是思政教育者必須考慮的第一個問題,也是作為思政教育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進入新媒體時代,學生獲得信息途徑更為廣闊,不管是主流信息還是非主流信息,學生均可在新媒體平臺上輕松獲得。新媒體憑借其信息傳播及時性、言論自由性和隨意性等特征,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自由和開放是新媒體的一個特征,這也導致了各種文化、有害的信息和不良的思想在不斷地滲透,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環境變得越來愈困難。甚至一些不良分子也通過新媒體向大學生傳遞了資產階級思想,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認識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其迷失了理想和信仰,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產生了難以估計的不利影響。
新媒體已成為對大學生思想引領,提高黨性意識的主要途徑,并逐步成為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新媒體環境的復雜性,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干擾,使思想政治教育難度越來越大。如何有效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向正確方面發展,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新挑戰。
高校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認真組織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地貫徹落實到每名高校教師的工作職責上,把課程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構建“思政課程+日常思政”的師德育人平臺,力爭實現課堂門門都有思政,教師人人都能育人。
作為一名教育者,應主動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師德修煉和身心素養,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夯實教學技能與方法,增強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要時時掌握在新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變化規律,充分利用新媒體為大學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有利的條件,借助于新媒體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向健康發展。準確把握大學生群體的基本特點和思想動態,借助各種新媒體平臺,利用新傳播的擴散規律,使思想政治教育正式進入大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內心,讓大學生自覺地行動。
學生骨干是大學教師與學生的橋梁、紐帶,是教育者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建立一支”講規矩、守紀律、敢擔當”的骨干隊伍,加強對學生骨干思想的理論教育,加強對學生骨干思想的指導,加強對學生骨干的思想教育、先進教育,使他們嚴格自律,加強黨的修養,充分發揮骨干學生的示范作用。通過學生骨干,引導大學生自覺地接受網絡道德教育和網絡安全教育,增強自身辨別好壞的能力,自覺學習新媒體的使用方法,提高自身對新媒體平臺的了解,正確使用、合理利用,真正做到將新媒體平臺作為獲取知識、接受教育的工具。
在新媒體的視域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來愈復雜,艱難重重,要想提高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覆蓋范圍和影響力,培養高素質大學生,就應該轉變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把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取其精華而棄之糟粕,兩者相補,實現政治思想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