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青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高嶺鄉楊家村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內容,深度融入中華優秀文化。第一,課堂教學內容要能夠吸引同學們的興趣,從興趣出發來增強學生探索和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好奇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教師可以從中華文化中選取適合且能夠引發學生興趣教學目標的資料,將其融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史實引入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在故事中引領學生探索其中包含的中華文化深刻內涵,啟發學生思考。當然,在中華優秀文化教學時,教師要精準教學,否則教學的內容就會十分的寬泛空曠,起不到作用??傊诮虒W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入中華文化,讓課堂內容變得豐富精彩,同時讓傳統文化變得生動起來,拉進文化與個體的關系。第二,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自由。在中華優秀文化教學中,教師要尊重不同學生的取向和差異,在中華文化中也一直重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內涵。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空間和自由。教師要讓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自主探索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在探索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學生自發的提取出其中表達和深藏的道德與法治精神。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引導學生發掘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例如在關于中國法治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家商鞅的故事,商鞅改革提升了秦國的實力,嚴格的律法切實提高了秦國社會的秩序,但是同時商鞅卻又被自己所設律法所限制,最后車裂而死。教師通過這個故事可以啟發學生關于法治和中華文化的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審視法治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深入談論中華文化,當然這個過程也增強了學生對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民族文化的了解。
在中國文化中,詩詞歌賦、諺語等朗朗上口的文字藝術等等可以極大程度上表現中國文化的內涵,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可以將詩詞等代表性作品融入教學中。第一,教師可以將與道德與法治內容相關的作品引入教學中,引導學生品鑒這種文字藝術中包含的道德與法治內容。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體味挖掘其中蘊藏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當然詩詞歌賦的魅力也不只于此,詩詞歌賦還可以進一步驅動學生深入探索中華文化,做到真正的從興趣出發來學習。另外,學生可以借助朗朗上口的詩詞歌賦等增強道德與法治內容的記憶,加深對文化內涵的理解。這樣一來,不僅進行了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更是掌握了優秀的中華文化。第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深度融入詩詞歌賦等文字藝術。詩詞歌賦等大多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或者抒發志向,當然許多詩詞中蘊藏著中國民族自信樂觀、勇于探索、團結一致等優秀道德精神,也包含著言而有信、“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人人平等等法治精神。因此,教師可以提煉詩詞中蘊藏的精神和文化內涵,從而對學生進行教化,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也將這種精神和文化融入自己的意識和生活中,以身作則,繼承中華優秀文化。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必須自身具備豐富的涵養,才能支撐起高效率的課堂教學過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涵養,這樣才能有教導學生的自信,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需要掌握并且熟悉中國優秀文化的脈絡,在體系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教師在備課時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涵養,多讀書,從書籍中吸收營養,融匯貫通,不斷發展自身,與學生一起進步和成長。在閱讀中華民族傳統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優秀文化的探究,深入研究材料,尋求融合貫通,將不同的知識連接起來,將道德與法治教育優秀文化連接起來,梳理好脈絡和體系。這樣也會讓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入中華優秀文化的過程變得更有秩序、有邏輯性和有效。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提升自身魅力,帶領學生更好的學習。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文化的教學,是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的方法,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精神內涵,更可以提升優秀的文化素養。因此,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在積累深厚的文化知識基礎上,教導學生學習中華優秀文化。另外,教師要精心準備課堂教學的內容,利用好中華民族豐富深厚的文化寶庫,尊重學生不同的取向,結合詩詞歌賦等容易記憶的文化內容,將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文化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流暢。找到兩者之間的連接點,更好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培養更適合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