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臨洮縣洮陽鎮木廠小學,甘肅 臨洮 730500)
前言:小學英語作為小學的重要科目,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除了要有對小學生的耐心和自身的知識儲備外,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的良好表現。如果教師語言使用不規范,那也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篇文章首先介紹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使用規范的重要性,其次對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總結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策略。
教師課堂語言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組織和從事教學所使用的語言,它包括口頭語言、肢體語言、神態表情等,它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媒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各類語言的輸入,所以教師語言運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學生接受知識的多少。教師語言的規范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知識鞏固率,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多種語言形式的結合使用,在教學過程中規范。
對于一部分的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英語單詞、句子的理解及發音存在“中式英語”的痕跡。所以在這種狀況下,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許多交流障礙因素,很有可能導致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基礎階段就得不到滿足,而影響以后的英語學習。由于對教學語言的使用沒有一定的標準規范標準化,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語言的規范化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是教學的重點,但由于受傳統模式的影響,個別教師并不注重研究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策略。甚至認為教英語就是單純教讀單詞、句子等等,以學生學會讀單詞、學生會做題為目的。而英語又是一門語言科學,主要的講授方式就是以語言表達出來的,尤其是對小學英語這門較基礎性的學科而言,教師要加強對語言及學生年齡關注度,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尋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策略,更多地需要運用肢體語言、神態表情乃至發音語調,用以激發學生積極性和調節課堂氣氛,合理綜合運用各種教學語言形式,有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終身學習是教師發展的不竭動力,社會發展、科技發展、教育改革都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主動去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儲備,在教學中,學習不僅局限于文本學習,更需要開拓渠道,從同事、網絡、影視等多渠道獲得語言表達技能,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語言的方法選擇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才能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他們對學習英語的熱情。小學英語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語言方法的提高和改進,綜合運用多種語言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不妨結合圖文及活動形式,提升課堂小學語言的豐富性。在語言互動中,教師不妨降低姿態,和學生處在同一水平線上,跟學生平等的對話。消除學生跟教師談話過程中的壓力感和壓抑情緒,從而提升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不管在任何時候,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去主動發言,讓學生參與課堂。通過學生主動地去加入課堂,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更好理解,還可以使學生掌握英語課堂的主動權,而不被傳統模式所局限。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熟讀課后的英語單詞時,教師不能一遍又一遍地去教。而是教個兩三遍之后讓學生自己去讀,隨后再進行隨機性的提問,對待學生讀錯的情況及時進行糾正。并且適當地鼓勵學生自己去糾正讀音,不是一定非要靠老師去訂正。
總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使用教學語言在課堂氛圍和教學質量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促進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全面和諧發展,小學英語教學也越來越重視教學語言的規范運用與知識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