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茂
(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當代學生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崇尚民主與自由,正處于學習、交友的黃金時期,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的封閉式校園管理嚴重打亂了他們的正常學習與生活,“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極大限制了他們正常的自由空間和活動范圍,進而引發了他們的心理焦慮和情感失落,偌大的操場一片沉寂,夢寐以求的旅行計劃被無限擱淺,心心念念的周末觀影聚會郊游等娛樂活動成為泡影……多余的精力無處釋放,熱烈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學生們猶如困獸在籠無助又無奈,部分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問題。如武漢某學院的學生甚至劃起小船到達東湖某登岸處被輔導員勸回,可見疫情時期的校園封閉式管理是多么無奈又不得不實施的艱難選擇。
新冠疫情時期各大均采取線上授課與線下方式相結合以解決學生課程學習和畢業設計等學業問題,利用信息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面對面課程學習難以進行的難題,但部分專業學生完成畢業論文均需要進實驗室做實驗獲取、分析實驗數據,這是遠程教學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部分學生需要企業項目課題的支撐才能完成畢業論文,回校開展實驗和去企業開展科學研究均受疫情防控限制無法進行,導致這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無法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從而使得這批學生無法順利畢業,畢業證無法按期獲取,必然導致就業單位難以正常履約,這一連鎖反應使得學生的畢業、就業工作雙雙遇到困境。
目前我國相當比例的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城鄉二元經濟的格局,他們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父母在城市打工。新冠疫情使得一部分面向大眾集中消費的微小企業、服務行業勞動者面臨停業失業困境,部分行業停工停產或者是轉型升級使得許多農民工失業而導致家庭經濟困難,這種父母失業帶來的經濟困擾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學生面臨經濟困難,缺乏必要的安全感。
第一,加強教育管理隊伍人員結構建設。在突如其來的疫情之下,必須不斷完善教育管理隊伍的人員結構。長期以來,輔導員隊伍存在專職輔導員少、配備不足,兼職輔導員人員流動性大、隊伍不穩定等典型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短時期內不能得到完全解決,所以有學校引入“創新引飛”導師管理負責制,讓專業教師也加入到管理隊伍中來,使教育管理更精準及時,在層次和深度上都得到加強。
第二,加強教育管理隊伍能力培訓。在疫情可能長期延續、師生長期不能見面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出現學生脫管的情況,必須快速提升管理隊伍的管理教育能力和大數據信息收集、處理與應用的能力,必須重視對管理隊伍的培訓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支反應迅速、有令必達的整齊高效的教育管理隊伍。
疫病無情人有情,面對當下疫情,應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深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一步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比如,利用疫情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努力把疫情、災難變為一本生動、沉重的“活教材”,通過在線網課、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的“空中課堂”,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心系陽光、逆風成長,銘記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中國精神”。督促學生加強自修,努力學習,通過不斷的自我陶冶、改造、鍛煉,加深對人生、自然、法律和道德的思考,成長為道德高尚的新時代青年。號召學生除了居家做好防護和學習,還可以通過參加志愿服務等方式,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到防控疫情工作中,以實際行動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針對學生學業和就業壓力、情感困惑、人際關系復雜、價值取向模糊、錯誤思潮影響等諸多問題,應將心理疏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網絡等新媒體技術,建立完善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心理幫扶機制和心理危機化解機制“。在當前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尤其要把對學生的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內容放在首要位置,幫助學生認知人的生命價值,提高生存智慧和技巧,增強生活信心,面對類似突發疫情災害不至于驚慌失措。比如,在學生居家學習期間,可以教導學生認真學習疫情防控的防護知識,提高自護意識和能力,做好個人及家庭衛生,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努力使學生的心理狀況由最初的恐慌、不穩定,慢慢恢復正常,能夠把注意力轉移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上。
在正常的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學校和學生家庭聯系較少,學生家長往往認為孩子進入學校后的學習不再需要家庭的參與。但在漫長的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必須和學生家庭建立緊密的聯系,互相配合,快速、精準排查并掌握每名學生的基本信息、健康情況、行程及居住所在地的情況,并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必要的監管,構建以時間、人、地點、事件為基點的多維管理機制。疫情發生后,在學生居家學習期間,可以利用多種通信手段,和學生家庭緊密配合,教育引導學生嚴格服從當地黨組織和政府的管理,充分認識“居家也是戰斗”,積極配合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每日信息采集和每日三次測填體溫,不經批準不提前返校,充分認識“游必有方,行必循章”,嚴格遵守乘坐交通工具等有關安全防護規定,使所有學生的動態情況均在學校掌握之中。
總而言之,做好疫情期間的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和學生個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教輔導員轉變工作思路,積極應對挑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和更好地服務學生,讓學生增強應變能力,增強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順利地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