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蓮茹
(南陽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語言和文化之間互為載體并相互依存,因此,在學習語言的過程當中同時需要學習文化,而高校開設英語課程則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并使用英語開展交流。但是高校當前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學目標相對單一,忽略了在英語學習中深入融合我國傳統文化知識,使得高校學生在跨文化交流時缺失母語文化。
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英語教學時,大多以優美國家的文化以及習俗為背景開展教學。無論是在課上所用的材料還是課外讀本,其內容大多與英國文化以及美國文化相關,在講課的過程當中,高校英語教師對于英美文化的重視程度相對較高,一些教師甚至為了提高高校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效率,全程采用英文對學生開展教學,導致高校英語課堂無法有效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因為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缺乏全面了解,在開展快語言交流的過程當中無法使用英語向他人傳達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導致學生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當中僅僅可以聽取別人所表達的英語文化信息,而無法向別人傳遞中國傳統文化信息,無法向外輸出母語文化。一些高校英語教師習慣采用語文化的英語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忽略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且在高校當中存在很多學生過分追求歐美文化,而對于我國所具有的優秀傳統文化卻不予理會,學生之間存在非常嚴重的母語文化丟失問題,這與我國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要求嚴重不符。而且在高校的英語課堂當中缺乏文化滲透理念,教師過分強調接受語言信息,影響學生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及我國高校在英語教學中對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播,所以我國高校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及英語表達能力,通過學生更好地向外輸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
我國在經歷改革開放之后涌入了世界各國的文化以及語言,特別是英語文化在我國得到了空前發展。我國大多數青少年因為對這些外來文化好奇,并且認為學習外國文化知識是一種潮流,大多開始崇尚英文交流,了解英語語言背景,導致這些年輕人嚴重忽略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大多年輕人崇尚“過洋節”,圣誕節、感恩節成了青少年最為青睞的節日,而對我國傳統的端午節以及重陽節卻不夠重視。一些人追求西方身材以及西方穿衣風格,全員模仿西方文明以及文化習俗,卻少有人關注我國傳承幾千年的傳統服飾及優秀傳統文化。這種情況不只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出現,同時延續到了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導致在高校英語教學課堂當中無法看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身影。
大多高校英語教師在長期以來認為母語文化會對英語教學產生干擾,同時為了避免學生應用中國思維方式表達英語,倡導學生在英語課堂當中采用純英文形式開展交流,認為學生在英語課堂當中應該盡量采用英語開展交流,并且需要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文化背景為內容而開展交流。目前高校英語教學所采用的教材及課外讀物大多與英語母語國家文化相關,高校希望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與英語文化背景相關的書本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化背景,從而更好地開展英語學習,但是這導致學生過于重視了解英語文化背景,對于自身所具有的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忽視,導致我國積淀了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無法得到很好地傳播。
中國是一座文明古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歷史的沉淀當中,我國形成了優秀的思想觀念及價值取向和風俗習慣等,這些都屬于中華文明。因此,向學生傳遞我國上下幾千年的文化文明是作為一名教師的職責,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面對文化沖擊,將學生鑒別文化的能力提升。所以高校在開展英語課程教學時,向學生講解英語文化知識背景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向學生講解我國積淀了上下幾千年而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分辨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得學生不僅可以吸取英語文化背景當中的優點,還可以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以避免大學生盲目地崇拜外來文化的情況出現,使學生做到不僅可以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同時也可以發展自身的優秀傳統文化。
跨文化交流是指在兩種文化之間傳遞信息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是相互的。開展跨文化交流的一種手段則是通過語言交流,而學習語言的目的則正是開展跨文化交流。因此,高校英語教學為了實現跨文化交流這一目的,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文化,同時需要加強對學生開展母語文化訓練。而且開展跨文化交流不能僅僅是單方面尊重一方的文化,同時需要對方尊重自己的文化,如果僅僅是盲目崇拜對方的文化,則會將平等交流這個杠桿打破。因此,高校英語教學需要與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相融合,使得高校學生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當中不僅可以吸收英語文化背景,還可以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向外傳播弘揚,這也可以充分激發我國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得學生更加充分的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內容以及學習英語文化知識,保持平等的姿態開展跨文化交流。
隨著對外開放之后各個國家的文化向中國涌入,各國之間開展雙向交流。面對這種情況,我國不能僅僅吸收外國文化,而且需要幫助我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而在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則是向外輸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所以高校當中的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及文化觀念,學會正確分辨文化知識內容,不能完全被西方文化洗腦,應當將傳播以及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責任承擔起來。通過在高校當中學習英語知識了解并學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采用英語向外國人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使得雙方文化之間可以做到互相尊重。
目前在高校當中所采用的英語教材大多以英文國家的文化背景為主要內容,其目的則是避免學生在開展英語交流時采用中國思維模式,通過學習英語文化背景知識避免學生說出“中國式英語”,但是高校英語教材當中很少出現與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相關的內容,這種情況嚴重影響高校學生學習以及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當前,在一些教材的練習題以及閱讀理解等內容當中逐漸將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篇幅增加,但其綜合所占比重仍然較低。所以在高校當中需要改革英語教材,增加高校英語教材當中關于我國傳統文化的板塊,幫助高校學生在英語課堂當中了解并發揚中華上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不僅可以向國外傳播我國優秀文化,還可以將學生使用英語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能力提升,擔負起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常常認為母語會對英語教學產生干擾,導致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時過分注重全英文教學,而忽略了我國的母語文化。因此高校英語教師要改革傳統的課堂單一語言輸出方式,加強母語文化以及英語文化這兩者之間的對比。高校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英語教材當中的英語文化背景,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開展對比以及聯系,在講解英語國家的節日文化習俗時,對比講解一下我國傳統節日習俗,使學生可以了解英語文化以及中華文化之間所存在的差異。而且高校英語教師通過在教學時對比英語文化以及中華傳統文化,使得學生可以從全方面了解這兩種文化各自的優點以及缺點,避免學生出現盲目崇拜外國文化的情況,糾正學生“外來文化高尚,中國傳統文化老土”的思想觀念,使得學生可以理解文化之間需要互相尊重,幫助學生建立平等的語言交流思想,增強高校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英語教師需要為高校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可以融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及英語文化,使其可以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之下做到理解外來文化及包容外來文化,但是需要重點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高校英語教師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對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英語書本進行閱讀,并根據所閱讀書籍當中的相關內容開展批判性地思考,將自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以及觀點表達出來,全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當中所蘊含的內容。高校英語教師可以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在班級中開展演講活動,在每一次英語課堂的前10分鐘讓學生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演講,并讓學生根據演講內容開展討論,將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逐漸加深,增強高校學生的民族自信,同時將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更加客觀地學習英語文化知識。
只有高校英語教師具有較高的傳統文化素養,才可以將高校英語課堂當中的傳統文化融入程度提高。在高校當中,一些英語教師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甚了解,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以及開展教學時僅僅注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文化,或者如何幫助學生采用英語講解英語文化背景,在長期接受這樣的課程教學模式之后,最終導致學生僅僅了解英語文化背景,卻并不了解自身所處的本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課堂當中缺失。針對這種情況,高校英語教師需要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提高,更加全面以深入地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在高校英語課堂中向學生傳播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引導、感染學生主動了解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如果高校英語教師僅僅癡迷于西方英語文化背景,又如何向學生傳播、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呢?這只會導致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更加崇尚西方英語文化,而忽略積淀了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高校英語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積極融入母語文化,增強英語與母語之間的聯系,做到尊重、理解這兩種文化,從而在高校英語課堂中更好地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向國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簡而言之,我國在經過幾千年的變遷之后,形成了優秀傳統文化瑰寶,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需要對其積極弘揚、發展。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需要建立平等的語言交流環境,積極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通過采用跨語言交流模式向外傳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得大學生可以全面地認識西方英語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