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桂林市田家炳中學,廣西 桂林 541004)
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都受到了信息技術的沖擊。信息技術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教學方式可以更加多樣化,而學生的學習也在大環境下有了更多的選擇。對于教師而言,為學生的發展和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環境和學習工具,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而整合的主旨在于如何有效地融入信息技術的同時,更好地達到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現代教學理念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應用現代教學方法而進行的師生交流過程。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學科思維跨度大,而教學課時又十分有限。我們將信息技術有機地整合應用于地理教學之中,實現地理信息化教學,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強化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掌握地理知識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建立靈活的思維方法,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培養合作、創新精神。
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在地理信息化教學當中,只要運用了多媒體,就是信息化教學了,或者說只要讓學生能夠利用網絡的搜索引擎搜索到相關的文章和信息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來支撐自己的理論就是信息化教學了。實際上,地理信息化教學最本質的部分就在于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手段實現師生間的信息交流以及互換,使學生在地理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同時也使教師在地理信息化教學過程當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專業水平,開拓教師的視野。另外,在信息化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將所有獲得信息的渠道,傳授知識的途徑放在了信息技術上,但事實上在網絡資源之外還有著各種各樣的資源,不能僅僅只是依賴網絡。
現在在地理常規教學以及一些教學比賽中,大部分采取的是多媒體教學的模式。如果學校一停電,連課可能都上不了,只有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課才能稱之為好課,這樣其實是過分地強調了課件的重要性。事實上,課件只是輔助課堂教學的一個工具、一個手段而已。如果在教學課堂中需要用到課件就應該使用,不需要用到的就不要強加使用。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會,當一堂課本不需要課件而使用了課件,不僅僅不會為這堂課增分,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得課堂流暢度不夠。在地理教學中,很多課件實際上是灌輸性的,僅僅只是對書本知識的一個再現,并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生仍然是接受性的學習。很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來的一些比賽當中,開始注意到“常態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比賽不僅僅考驗了教師最為基本的一些基本功,并且也讓教師對信息化教學進行了一個反思,在教師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樣的課可以不用課件,什么樣的課使用課件可以上得更好。不過分地強調課件的重要性,讓課件真正地服務于課堂,才能達到多媒體輔助課堂的效果。
在一些優質課比賽或者是課件大賽當中,我們常??吹浇處煹奈宀世_紛的多媒體課件,課件做得很漂亮,特效運用得很好,聲音效果、動作效果都運用到了課件當中,有的每按一次按紐就發出一個聲音效果。文字突然從這里“嗖”地飛過去,突然又從那里“嗖”地冒出來。還時常弄些卡通小人在那里擠眉弄眼,看得人眼花繚亂,一節課下來,知識沒有記住多少,注意力都被那些精彩的特效吸引去了,反而需要學生沉下心來認真思考的時間沒有了,學生也很難透過一些表象看到實質。這些精美課件的制作者有些認為課件做好了一節課就好了,實際上課件只是信息化教育系統的一個構件。一節好的課除了要有一個好的課件以外,還需要多種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資源作為支撐。當然,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是可以掌握做課件的度的,通常他們做課件都是把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放在首位,通過課件突破重點和難點,講課件做得既生動又簡潔明了,并且與課堂教學環環相扣。
信息化教育,是一種開放性的教育,在教育資源、教育對象、教育策略、教育目標等諸方面均可作個性化的選擇。地理教學信息化要求教師在教育觀念方面、文化素養方面、應用教育媒體方面、學習能力方面、科研反面以及學習和應用新的教學方法方面都得實現現代化和信息化。
在教育觀念方面,教師除了要保留傳統教育崇高的教育理想、高尚的教育情操、優秀的人格特征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學習現代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終身教育,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將教育觀念與時代接軌、與信息化接軌。在信息化條件下,運用信息資料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在運用現代教育媒體方面,教師應當適當地運用現代教育媒體,積極學習各種應用現代教育媒體的技能,比如,如何利用Powerpoint、Flash 做課件,如何運用網頁做課件;如何利用各種軟件做一些動畫效果,以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如何運用網絡搜索、下載各種教學信息、教學資料等等。另一方面,應當注重教師的終身學習,因此必須不斷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學習的技巧及手段的更新使得教師學習能力的提高勢在必得。在科研方面,教師應當對一些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探究,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過去,地理教學數據承載于各個印刷媒介,如掛圖、圖書等和非專業化的錄像、電影中,這樣的數據具有很強的分散性,并且,對于地理這門學科來說,知識點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涉及面也比較廣,這樣,對于地理教師來說要使用及查找這些資料是非常不方便的。備課時想要查找一個地理數據非常困難,需要翻閱大量的書籍,有些書籍還找不到,即使找到了,要保存也很難。另一方面,當教師需要學生自行搜集資料,以此培養學生搜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時,學生的搜集工作也是非常難做的,并且需要花費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無形中也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課業負擔。同時,考慮到地理的學科各個特點,比如說,地圖、圖片很多,很多學生對于地理的興趣也主要構建在對于各種地圖、圖片資料的興趣上;地理學科本身也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有很多知識涉及到了邊緣學科等等,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起一個比較強大的地理信息資料庫,對于教師教學資源的搜集、專業知識的鞏固以及學生搜集、處理、應用地理信息的實踐能力的培養、知識的掌握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網絡作為現在最為廣泛的交流平臺應該很好地利用在“交互性”的教學當中。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起一個微博或者公眾號,將學生以及教師搜集的各種與地理學習有關的資料,整理分類,放到網站當中,也可以做一些微課,來總結學習的知識點。同時,可以抓住學生對于世界的好奇心和好玩心,給他們在網站中介紹一些旅游的勝地,奇聞趣事,并在這些東西當中有機地滲入地理的知識,培養出對地理的興趣。還可以在課前將每一課所涉及的一些有趣的知識放到網站中。比如說,在要上到“世界的宗教”的時候,就可以把各種宗教的一些風俗傳統、起源來源以及一些相關的有趣的事情放到網站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也可以在課堂上讓看過的同學將這些趣事陳述給同學們聽。要體現“交互性”就必須在網站中設立一個讓學生發表自己意見的平臺,讓學生在這么一個平臺中發表自己對于一些地理知識的看法,對于地理學科的看法,以及發表一些自己知道的地理知識,總結自己學習地理的心得等等。這樣,不僅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關系,也促使學生竟相學習地理,同時,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習動態,以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進度。
地理學科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抽象的,許多內容僅通過單純的講述是很難講得透徹的。另一方面,地理學科在時空上的跨越是非常大的。無論我們學到中國地理還是世界地理,實際上能夠到實地走走是學習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現實沒有給我們這樣的條件。因此,運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地理教學是彌補這些不足的比較有效的一個方法。多媒體技術也是用來處理和顯示各種數據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它的優勢在于對圖象和聲音的處理和顯示上。通過圖象和聲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實踐“到實地走走”。并且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化成比較簡單的問題。比如,在經緯度問題的學習上,很多學生不能理解為什么在地圖上格陵蘭島、大洋州的面積看上去差不多,在地球儀上格陵蘭島卻比大洋州小那么多?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演示地圖的制作過程及變形的原理,使得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當將信息技術與之相整合,實踐地理的信息化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肯定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如何更好地結合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將信息技術有機地整合應用于其中;如何全面地理解地理信息化教學的含義,并將地理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以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質等等。只有解決好了這些問題,才能將信息技術真正有機地與地理教學相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