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旭陽
(煙臺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0)
學術界對重動句作為二語習得方面已有了較為深刻廣泛的考察研究,但仍有部分問題待進一步深入探討。目前對于重動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其偏誤類型進行總結分析,且主要圍繞該用而未用這一偏誤進行研究,而對“VOV 得C”與其他句式結構的混淆類偏誤分析較少。在目前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本文選取了大量書面語料及生活語料作為研究素材,通過對重動句“VOV 的C”結構與帶“得”的述補結構“V得OC”進行結構比較,對比分析重兩者之間的異同。
目前,學術界主要存在兩大觀點:一是,“VOV 得C”是為了替代“V 得OC”結構而產生的。就這一觀點,趙長才通過論述“得”字述補結構的演變過程對其進行了證明。二是,“VOV 得C ”結構不是為了替代“V 得OC”這一結構而產生的。趙林曉、吳福祥、楊榮祥(2016)就認為“V 得OC”不是漢語“VOV 得C”重動句結構的來源,“VOV 得C”這一重動句句式也不是“V 得OC”的替代形式。吳福祥曾提出“VOV得 C”重動句并非一種突然產生的創新型句式,也不是為了替代某種句式發展而來的,而是通過小句融合形成的一種新的句法形式,它有著獨立的來源和演變過程。經吳福祥考察研究,他認為重動句是由語篇中分散的小句經過一定的融合而成。本文贊成吳福祥先生的觀點,認為“VOV 得C”結構并不是“V 得OC”的結構的替代。趙元任和朱德熙都曾指出,漢語話題結構是基本的語法結構,具有根本性,而重動句是重動式話題的一類,是漢語系統中的基本句式,它是線性產生的。說話者以VO 為話題,以VC 對話題VO 進行補充闡述,從而進一步說明了它并非“V 得OC”論元整合。
1.從重動句中“VOV 得C”這一結構來看,它是由表示一個動作行為的“VO”和表示對前者動作說明的動補結構“V 得C”組成。例如:
a.她做科研太認真,忘記了約會。
b.她做科研做得太認真忘記了約會。
兩個例句中都是“她做科研太認真”導致了“忘記了約會”這一結果,在例句b 中重復“做”這個動詞,從而用單句的形式表達了與例句a 兩個小句的相同語義,復句通過“VOV 得C”這一形式形成了結構、語義更加緊湊,表達更加凝練的單句形式。
通過上述分析可得出,“VOV 得C”結構具有以下句法特征:在詞匯搭配山,動詞后可同時出現賓語和補語兩個句子成分;句法形式上,復句內容可通過“VOV 得C”結構以單句形式進行表達,且對一個事件或動作行為及其產生的結果進行同時陳述。
2.重動句的結構能夠拆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結構,這兩個相對獨立的結構是以重動句中兩個核心動詞為中心構成的。重動句實質上包含了兩個表述,這兩個表述有共同的主語及核心動詞,但是,兩個核心動詞后所聯系的成分并不相同,從而導致了兩個動核結構體的不同。因此,兩個動核構體分別和一定的主語成分相聯系就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表述。例如:
a.他跑步跑累了。
b.李斯特挨罵挨夠了。
上述兩個例句,“他跑步”為表述一,“他跑累了”為表述二;“李斯特挨罵”為表述一,“挨夠了”為表述二,由此可見重動句在表述語義上,表述一是能夠做到意義完全自足的,表述二的意義自足性就較差一些,表述二需要在一定的語境中才可以做到意義完全自足。
3.重動句可以分為話題和說明兩部分,一般話題是被說明的對象,說明則是對對象進行描寫、闡述,這部分信息一般是未知的。一般情況下,完整的重動句結構不只有一個主題,通常都是多主題的,其中又可分為大主題跟小主題,小主題一般是前一動元結構,大主題是后一動元結構。例如:
a.她織布織得辛苦。
b.她想要裙子想要的不行,但又不好開口講。
在上述兩個例句中,例句(a)中存在兩個相對獨立的成分,分別是“她”和“織布”,因此,該句具有兩個主題“她”和“織布”;而在例句(b)中,也存在“她”和“想要裙子”這兩個相對獨立的成分,所以該句具有“她”和“想要裙子”兩個主題。據此可以推斷,完整的重動句至少有兩個主題。
1.趙長才、孫紅玲曾在其文中指出重動結構中的動作行為具有持續性或反復性,“VOV 得C”結構作為重動句結構的其中一類,同樣具有這一語義特征。例如:
a.她每天清晨跑步跑得神清氣爽。
b.皇上吸煙吸得鼻子不靈了。
以上例句中表現出的行為動作均有反復持續性,其持續反復在積累到一定量跟程度時,進而導致一定的結果。例句(a)中是反復多次的跑步活動導致了“神清氣爽”的精神狀態。例句(b)是皇上反復吸煙致使了“鼻子不靈”的后果,并不是一次吸煙動作就致使鼻子不靈的嚴重程度。
2.在“VOV 得C”句式結構中,當補語指向主語跟賓語時,此結構具有致使義;當補語指向的是謂語動詞時具有非致使義。例如:
a.他熬夜熬得精神渙散。
b.造成橋梁塌陷的原因大概率是打地基打得不牢固。
從上述里例句中可發現,“VOV 得C”這一結構中都是由動賓結構作為致使事件。例句(a)中補語指向主語“他”,從而使主語與補語構成了一個事件,其語義為“熬夜”導致了“精神渙散”。例句(b)中補語指向賓語,使賓語和補語構成一個新的事件,其語義為“打地基”導致了“地基不牢固”這一結果。
重動句運用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其所要表達的中心是什么,它是語法結構中所要重點說明的部分。目前關于重動句的焦點問題大概可概括為兩種觀點:一是單焦點說,二是雙焦點說。根據線性序列來看,V2 是對V1 的重復,從而推斷出補語或者補語后的賓語可能是焦點。在此本文采取孫紅玲(2005)的觀點,VP2 是句子的語義重心,補語是語義焦點。也就是說,多主題重動句的表達重心是最后最小的說明部分,單主題的重動句表達重心也是說明部分。例如:
a.你昨熬夜熬到十二點才睡著,她昨天看書看到十點就困得不行。
B.作業好多啊,我寫字寫得手酸了。
上述兩個例句都是多主題重動句,它們的表達重心都是最后的最小的說明部分,分別依次為“困得不行”“手酸了”“跑精神”。
“V 得OC”結構屬于“得”字補語中“動詞+‘得’+一體詞”這一類型的補語。“V得OC”從形式上看也是謂語動詞后可同時出現賓語和補語,但不同于“VOV 得C”中O 是謂語動詞的賓語,在“V 得OC”結構中O 屬于具體為什么成份,學術界對此有不同的論述。本文采用朱德熙先生觀點,O 是“V 得”的賓語。例如“跑得我氣喘吁吁”中“我”是“跑得”賓語。
“V 得OC”結構與重動句“VOV 得C”結構大都具有致使義,這是它最為重要的語義特征,但并非所有“V 得OC 結構”都具有致使義”,例如:
冬天太冷了,空調暖風吹我吹得太猛,把我吹得暈乎乎。
此例句中補語語義指向“V 得”,即“太猛”是用來描述“吹”的程度,并非是對“我”的程度狀態的說明。
1.在“V 得OC”結構中補語部分是未知的信息,是整個話語所要傳達的重點內容,是信息的焦點。例如:
a.恐嚇嚇得他屁滾尿流。
b.她說得他滿頭大汗。
以上兩個例句中“屁滾尿流”“滿頭大汗”分別是是用來描寫“恐嚇”“說”的程度,這兩個動詞均是已知信息,而由此所導致的結果是未知的,因此補語部分為焦點信息。
2.實現“S/O 怎么樣”的交際意圖
通過前文可知,“V得OC”是用來說明通過動作行為致使了V/O產生了怎樣的結果。例如:
a.你跟你的媽媽現在關系怎么樣?
b.別說了,她念叨得我心煩意亂。
c.昨天得聚會怎么樣?
吃得飯口味不錯。
例句(a)與例句(b)中發話者均是是詢問目前母女的關系狀態,例句(c)中發話者是詢問聚餐的情況,回答者都通過使用“V 得OC”結構對“S/O 怎么樣”做出了回答。
經上文的研究分析,可總結歸納出重動句“VOV 得C”結構與補語結構“V 得OC”的共同點與差異:句法上,“VOV 得C”與“V 得OC”結構中的謂語動詞后都可以同時出現賓語和補語。但在“VOV 得C”中補語是對動作結構的說明,“V 得OC”的賓語為“V 得”的賓語;語義上,“VOV 得C”與“V 得OC”,當其補語指向主語跟賓語時,這兩個結構都具有致使義,當其補語指向謂語動詞時,兩個結構均無致使義。但“VOV 得C”中的動作行為或事件具有反復性或持續性;語用上,重動句“VOV得C”的焦點是“V 得C”,“V 得OC”的焦點是“C”。兩個結構所使用的交際表達意圖也有所不同,“VOV 得C”更強調V 執行得怎么樣,“V 得C”則是重點表達說明S/O 怎么樣。
本文重點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層面考察了重動句“VOV 得C”結構與補語結構“V 得OC”之間的異同,這對后期進一步研究兩個結構之間的轉化與制約起到了基礎性作用,從而可以進一步推動重動句結構在漢語作為二語習得中的進一步考察,開拓了重動句在二語習得與教學過程中的研究角度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