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莉里
(浙江省泰順縣泰順中學,浙江 溫州 325500)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倡導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豐富、拓展并主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廣大生物教師積極探索各種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然而,許多生物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比較狹窄,往往把教材及與課程相關的課件、圖片、錄音、錄像等理解為生物課程資源的全部,致使許多其他形式的資源未能合理開發利用。生物教學中的“錯誤”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善于挖掘并運用形形色色的“錯誤”,將會給生物課堂教學帶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錯誤可能來自學生、教師,也可能來自教材。教師如果能利用教學過程中的錯誤進行引導點撥,認識分析錯誤成因,尋找糾正錯誤的方法,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生學習中的“意外”“錯誤”是學習過程中自然生成的,理應讓它們成為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學生由于概念混淆、主觀臆斷、知識水平局限、理解偏差等因素導致思考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錯誤或疏忽。如“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結論,多數學生理解為:由于細胞中DNA 含量多,且在遺傳中擁有不可替代的低位,所以占“主要”地位。這一錯誤認知體現學生未能恰當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準確分析材料信息及上述結論的內涵與外延,僅從字面上理解,主觀臆斷其含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知識點理解不透徹、題意不明確或口誤等因素導致語言表達上的錯誤。如一次在分析種群數量增長“S”型曲線時,誤將“增長速率”說成“增長率”,課堂上立即有一位學生提出質疑。“增長速率”是指種群在單位時間內增長的個體數量,“增長率”是指種群在單位時間內凈增加的個體數占個體總數的比率。教師可適當利用口誤契機,分析這兩個易混淆概念。
教材作為全國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讀物,其標準性、可信性、實用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們不可否認教材也存在疏漏甚至錯誤之處。如《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教材(2010年6 月第9 次印刷)第24 頁“適量的激動素和細胞分裂素配比可以誘導芽的分化,適量的吲哚乙酸及適當減除其他某些激素,則可以誘導生根”。其中“激動素”又叫動力精,一種非天然的“細胞分裂素”。事實上,在自然狀態下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過程中都需要在培養基中添加適當比例的“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1.利用錯誤,抓嚴求實
對學生而言,無論是夯實理論基礎,還是攀登科學高峰,都需要一種嚴謹求實的態度。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錯,特別是完成課后練習、試卷時,往往錯誤倍出。正是曾有過錯誤,學生才會加倍注意,格外小心。如何強化學生對錯誤的準確認識,合理利用錯誤?一方面,每節課前,可抽出5-7 分鐘對學生作業、試卷訂正情況進行面批。另一方面,可利用自習課及其他課余時間隨機請學生帶上作業本,通過提問的方式測試他們是否已理解相應錯誤。此外,對于部分故意或無意不訂正的學生,則可采取逐個約談的方式,讓他(她)意識到訂正的重要性。當認真訂正成為習慣,學生嚴謹求實的態度逐漸培養起來。
2.利用錯誤,探索求新
正確,可能只是一種模仿;錯誤,絕對是一種創新。有時學生的回答可能與教師預設的答案完全相反。此時教師不應急于拋出答案,需保持平常心態含笑傾聽,觀察學生的神態,請他們解釋自己的思路。在這種氛圍下,學生通過思考,在教師引導下逐漸發現自己答案的錯誤所在。當然有時學生的答案并非錯誤,只是未能從書本中找到相關的理論依據。學生對此產生的質疑課堂上無法解決,我們可以讓他們課后通過各種形式去探求以上答案正確與否。
3.利用錯誤,學會思辯
學生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對同一現象的不同觀點,往往其中之一是不正確的。面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請支持不同觀點的學生當堂辯論,然后由教師引導全班同學認真思辨,予以客觀評價,共同給出正確答案。學生的不同觀點是一種“智慧的分歧”,不要扼殺學生的錯誤,寬容地對待錯誤,允許將不同的觀點表達出來,這是引起學生創造性火花的重要瞬間。
面對在教學中出現的錯誤,教師不能文過飾非,拒不認錯,甚至反過來訓斥學生。我們應當實事求是,心胸坦誠,承認自己的錯誤,并機智地抓住了失誤這一契機,把本不該出現的錯誤轉化成了一種積極的教學資源,讓學生予以評判。這樣,既省略了教師灌輸知識的乏味,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敢于挑戰教師權威的精神,激發學習積極性。顯然,這種教育,學生是終身受益的。同樣也鞭策著作為老師的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嚴謹治學,嚴謹治教。
教師要善于鉆研教材,變教材錯誤為培養學生批判意識的資源,引導學生樹立批判意識,做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用批判的眼光進行生物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當教師發現教材中內容與認知不符時,可鼓勵學生查詢資料,集中發表自己的見解。也正是有了對教材的重新認識、重新審視,學生才有了自信的資本,有了勇于批判的精神。
當然,教師一方面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于糾錯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學生為糾錯而糾錯。一旦發現學生開始鉆牛角尖,教師應立即制止,通過個別談話等方式在肯定其精神同時糾正其不當的學習態度。
生活中不缺乏教育資源,缺乏的是發現和有效捕捉及利用教育資源的眼睛。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物教學,我們要善于利用學生學習錯誤,探索求新,激活學生思維;利用教師教學錯誤,融洽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利用教材錯誤,靈活運用,培養學生批判創新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