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菲
(寧津縣第一中學,山東 德州 253400)
在現階段,許多高中生物教師還只是服從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刻板地按照陳舊的教學方法片面地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了解到的也只是支離破碎的生物知識和淺顯的學習技巧,很難掌握知識的真正內涵,更談不上提高個人核心素養。為了解決這一積弊,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將教學重心轉移到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來,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教學理念是高中生物教學的指向標,運用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理念是現代高中核心素養下生物教學的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滿足于學生能夠理解知識點,能夠達到應試要求,而必須指導學生將生物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核心素養,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就以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教學為例,很多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感到難以理解,無從下手,只好死記硬背,到頭來即使可以在練習和考試中蒙混過關,但終究沒有達到形成核心素養的要求。老師首先可以通過播放視頻來動態地展示遺傳定律的主要內容,再通過具體的計算跟學生一起得出最終的分離比,之后再讓學生獨立再進行一次推導以加深印象。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能夠更好地消化所學知識,教師也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革新傳統教學方法,選擇適合現代高中生思維方式的有效方法是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環節之一。教師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加入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實踐性較強的課下體驗活動。具體來說可以設置固定的學習小組,分設組長負責日常學習的監督,并定期與老師進行交流。此外可以把要說明的知識要點用一個極為常見的生活實例表達出來,能給人留下生動而深刻的印象。
例如“蛋白質分子結構”這一知識點十分抽象,我們就可以通過想象把蛋白質分子結構比作“分子樹”,樹的大枝杈比作一級結構多肽鏈,下一級的枝杈比作二級結構,最小的比作三級結構。這一比喻可把微觀抽象的蛋白質分子形象化、具體化,讓同學們更容易理解。這種方法對于相對具有較高難度的知識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對于高中生物課程中不斷更新的內容,傳統教學方法無法繼續滿足教學需要。教師必須從教師本位的教學方式中脫離出來,將主導位置讓給學生,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知識探究,而自己要做好領路人的職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生物學知識是對現實生活中生命活動的總結與歸納,系統的生物學知識也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幫助,在進行探究式生物課堂構建的過程中,生物教師也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見的內容來引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主動投入生物知識的探究學習中。
例如,在進行《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這節課的導入部分,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出示一份醫院中的血液生化六項檢查化驗單,引導學生觀察化驗單中的丙氨酸氨基轉氨酶、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氮等項目的測定值、參考范圍等內容,并向學生提出"內環境是細胞生存的環境,穩定性是保持細胞正常工作的要素之一,那么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會隨著外環境的變化和細胞的代謝活動而發生劇烈的變化嗎?"的問題,之后引導學生對機體內環境中的成分含量動態變化的部分進行探討,從而得出該問題的結論。不難看出,在進行高中生物知識講解的過程中,生物教師使用生活化的元素進行知識的導入,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緊密的聯系,并且從生活化的情節中引出與教學相關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生物課堂,提高生物課堂中的學生的參與度。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對當堂生物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時候具有解決生物問題的基本能力,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是否還存在問題等。基于核心素養觀念下的生物教學評價,教師應當更加注重評價語言的使用,提高評價內容的核心素養傾向,促使學生在教師評價的引導下,能夠改善自我學習生物知識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進行《細胞的衰老和死亡》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要傾向生命觀念的方面,注重細胞和整體生命之間的相互聯系。再如,教師在進行《群落的演替》這節課的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評價語言可以傾向于社會責任方面,使學生愛護環境,從而更好地形成社會責任感。不難看出,在進行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時候,生物教師要注重教學評價的語言內容,以及評價的方法,注重語言育教學內容,生物核心素養的關系,從而引導學生實現生物核心素養的形成。
結語:我們所說的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相關教育階段和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滿足和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按照國家相關教育部門的最新要求,高中生通過高中階段生物課程的學習之后,必須要具備四項核心素養。在今后的教學過程當中,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把對高中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為工作重點來對待,圍繞切實有效展開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深入的研究,不斷探索和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結合現階段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方法,最終實現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