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莎
(紹興財經旅游學校,浙江 紹興 312000)
引言:在中職教學的過程中,會計專科課程教學的價值較為明顯,而且學生要想更加有效地適應工作,不僅需要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同時應該對實踐操作有著更為全面地了解,需要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因此,中職院校對于會計專業的教學來講,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會計實訓教學,不斷對教學模式及方案進行創新,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能不斷提升,強化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確保其能夠適應未來工作。
眾所周知,中職院校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初中畢業學生,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經常受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針對會計專業教學,若教師僅靠理論知識教學,不僅無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甚至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雖然部分中職院校已經開展會計實訓教學,但仍然存在多種問題,需要得到重視。
首先,對于課程結構的構建,由于沒有制定針對性實訓教學方案,導致應用型及技能型人才培養受到影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情況下無法應用到實踐當中,不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會計實訓教師隊伍不夠全面,部分教師對實訓教學內容掌握不夠充分,難以保證教學效果的提升,對學生產生的限制較為明顯。
最后,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并沒有根據會計專業特點開展教學,無法有效地將手工帳與電算化整合,學生對實踐要點掌握不夠充分。
所以說,針對當前中職會計實訓存在的問題,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案,確保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學習要點,提升綜合會計能力,為會計學習打下良好基礎[1]。
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更多應用型會計人才,使得學生對會計知識掌握充分。需要注意的是,中職會計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加強對理論知識教學的重視,同時應該注重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整合,盡可能地調整并完善課程結構,讓學生對學習技術進行掌握,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動手,全面發揮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理論知識教學穿插技能實訓內容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分析,合理地控制理論知識教學,適當的增加實訓課時,這樣不僅可以檢測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情況,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針對中職會計教學來講,實訓內容的開展涉及的專業知識較為全面,不僅為學生帶來了挑戰,同時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必須得到廣泛重視,確保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實訓教師隊伍,使得每個教師的教學水平都能夠不斷提升,向學生展示優質的教學內容,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豐富教師的知識經驗,促使師生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不斷增強。因此,中職院校在構建會計實訓教師隊伍的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完善,提高實訓教學質量,同時應該根據中職院校發展現狀創建實踐基地,這樣會計實訓教師能夠更加有效地參與實踐教育,并積極主動參與教育學習,掌握更多教學方案,加強與其他教師的交流,滿足學生對會計知識的需求,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所以說,中職院校在構建會計實訓隊伍的過程中,必須做好較為全面地分析,掌握會計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及瓶頸,從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2]。
要想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有效性,應該從多角度開展分析,尤其是會計專業特點,目前主要分為手工帳和電算化,有效地將兩者整合,可以緩解傳統會計工作面臨的問題,并有效地對各個環節時序進行創新。而且電算化實訓課程的開展,主要對財務軟件的演示與聯系,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操作水平,構建較為全面的網絡教學體系,并通過案例進行分析,支撐會計專業實訓教學。而對于手工帳來講,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在參與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知識要點,促進學生會計技能水平的提升[3]。
中職院校開展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建設會計實訓基地,同時需要有效地與企業實訓融合,這樣可以根據企業及會計事務所對會計工作人員的要求,科學合理的為學生安排實訓內容。所以,中職院校應該重視合作,引導學生在實踐環節獲得實訓體驗,并根據會計專業教學現狀整合校內及企業實訓,這樣可以提高會計實訓的價值,促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最大化發揮實訓的效果。
結束語:總而言之,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實訓教學的效果,教師應該不斷完善實訓內容,并適當進行創新,將理論與實踐整合,為學生創設優質的學習環境。而且在立足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中職會計的基本內容展開分析,指導學生掌握自己的不足,并積極參與教師所制定的任務及實踐活動,跟上校內實訓及企業實習步伐,促使自身的會計專業技能不斷提升,迎合企業崗位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