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琰
(營口理工學院,遼寧 營口 115014)
在高校德育教育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立德樹人的理念,面對多元思潮文化的碰撞,要引導大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中,推動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在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的引領和價值觀的合理訴求。因此,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進行模式的構建,要明確其建設的條件、目標、原則,對具體的策略進行提出。針對教師方面,要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針對學生方面,要加強學生自我主動性地發揮;在課程標準方面,要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標準進行修訂,融入課程教學總目標,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價值聚焦;在教學方法方面,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課程思政。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對心靈的關注,促進生命的成長,揭示生命的意義。在大學教育的過程中,使學生自我管理,加強對情緒的調節,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水平,要加強與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對學生進行道德培養加強潛能的開發,從而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相互補充,可以將課程所具備的隱性功能進行合理的發揮,避免學生的抵觸情緒,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三觀,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模式。
一方面,課程建設的目標要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索,學以致用,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課程建設的原則,要遵循發展性的原則,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人格的全面發展,同時,要遵循積極性的原則,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加強正面的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夠利用積極的態度,看待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傳播積極的正能量。
高校教師在對課程思政進行有效推進的過程中,要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進一步提高教師個人的育人意識,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首先,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體現思政育人的課程,關于其他的教師共同轉變教學的方式,堅持教書和育人的統一;其次,心理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立德樹人的責任感,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態,使得心理專業的思想教育更具有價值;最后,教師在心理健康教學的過程中,要增強課程思政的技術,使自己的課堂更具有說服力和有效力。
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育人的功能,在課程思政觀念的引導下,對課程標準進行修訂,將原來的目標融入德育的元素,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的總目的,使得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明確育人的要求,加強課程思政價值的合理聚焦,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把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掌握學生的思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傳授,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增加信任和關懷。借助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新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從而推動兩種教育模式的有效融合。
要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獲取體驗,豐富個性,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要構建學習共同體,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共享,在積極的人際關系中共同成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注重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構建,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積極友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在良性的互動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夠感受以人為本,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共同成長。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過程中非常關鍵的部分,要加強對兩部分融合的研究,教師要提高對課程思政的正確認知,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內涵進行充分的聯系。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開展課程思政,有利于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地解決,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