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暉
(石家莊市鹿泉區上寨鄉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299)
初中物理是學生系統性地接觸物理的開端,應當打好堅實的基礎。學生只有擁有了綜合性的物理學習意識和思維,才能順利接受接下來的物理知識。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死板單一,缺少與時俱進的科研態度,對新穎的教學形式和創新教學內容處于觀望狀態。這主要是由于,教師沒有專業改革知識,缺少改革動力。同時,受到中考成績壓力,教師更希望在學生成績上體現教學水平。教師往往把課堂是否高效與成績緊密掛鉤,但是學生綜合物理素質的培養是長期而緩慢的過程,一次兩次的成績無法凸顯成效,所以教師往往采用題海戰術和“填鴨式”教學,在短期內實現成績的提升。
物理學科的學習,不是讓學生機械地背誦理論知識,主要是讓學生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給學生布置有趣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表現出高漲的學習狀態,還能讓學生在動手中深入思考,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師給學生布置有趣的動手任務,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成形象的事物,有效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手腦并用,高效地探索新知,成功構建了高效課堂。
物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物理教學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知識,并將其應用于生活中,創造有價值的生活;遇到某些生活現象時,可以明白是某方面物理知識的體現。同時,將物理教學生活化,也可以使學生意識到,物理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不僅僅是在學校學習知識而已。將物理教學生活化,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養成物理思維意識。在不斷的學習中,遇到生活中的現象時能多問幾個為什么,思考其是否與物理知識有關。因此,教師可以把生活中有關物理的現象穿插在教學內容中,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之中有物理,物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學習“物態變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有關升華、汽化、凝固等現象,教師布置觀察作業,讓學生觀察家中瓶中酒精的變化,學生會發現無緣無故就少了一截,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找找自己接觸到的物態變化現象,然后分類說出分別屬于哪種變化。學生通過在生活中的觀察,結合物理知識,了解物理現象,增加了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認知,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沿用的是“灌輸指導”辦法,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指令完成學習任務,絲毫不考慮學生情緒的變化以及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一些教師太過關注學生成績的提升,卻忽視了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導致師生關系并不和諧,某些學生甚至失去了物理激情。如何處理這一問題呢?筆者特意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上下足了功夫。比如,進行《杠桿的平衡條件》教學時,我結合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導入了新知識,提問創設了有效的問題情境,用于激發學生濃厚的物理興趣。緊接著,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文字介紹,成功打開學生們的智慧之門,再預留下充足時間,要求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發現物理的學科魅力,或者主動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哪些現象是杠桿平衡原理“實踐應用”的最好證明。在情境中思考又在思考后學習,高效課堂構建起來,物理教學成效顯著。初中生一直保持著主動學習的熱情,還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大膽創新的習慣已經養成,順勢彰顯出人生的最高價值指日可待。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廣,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手段成為現今物理教學中常用教學方法之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以直觀、生動、形象和趣味性集于一身的優勢運用于物理教學中,受到教師的歡迎,學生的喜愛。教師可以根據物理學科特點,將一些自然物理現象,利用多媒體輔助技術手段進行加工、制作和播放,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現象和理論的理解,同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道直觀形象的橋梁。如,巧用情境教學法,教師精心設計物理情境,引入教學內容,容易使學生對物理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濃厚的探索愿望,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潛在的求知欲,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構建高效物理課堂。
結語:通過對傳統初中物理教學的思考,我們發現了一些弊端,諸如枯燥無味的“填鴨式”教學不但體現不了學生“學”的主體地位,而且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等,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探索,創造條件來改善和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本文針對實施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總結了幾點膚淺的策略和方法,以希望能被物理教育同仁有所借鑒和參考,并能引發更多的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