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景
(鄭州工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5)
《會計學》作為會計類學生的專業課程,任課教師在實現課程思政教學時,需要努力實現與所帶班級輔導員的協同育人。專業類教師與輔導員老師都是從事大學生立德樹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本來就是同根同源,是育人共同體、德育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作為一名《會計學》專業教師,為了在課程思政實踐中更好踐行“和學生在一起”的育人理念,需要經常與輔導員溝通交流,為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和優化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添磚加瓦。
首先,統一角色認同感。2019年4 月30 日,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又指出:“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币粋€學生一生遇到好老師是學生的幸運,一個學校遇見一批好老師是學校發展的希望。因此,擁有一批高素質穩定的教師隊伍是加快河南民辦高校發展步伐的重要保障,專業課教師與輔導員老師責任重大,任重道遠,必須“充分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樹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與輔導員教師隊伍實現協同育人的觀念。民辦高校大部分輔導員年齡較為年輕,學歷層次也不高,很多理論知識儲備非常有限,會計類專業班級輔導員在進行育人時需要專業課教師的幫助,《會計學》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思政實踐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從輔導員那里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比如第一步的角色轉換及職業認同感很重要,需要《會計學》專業課教師根據教育規律,傳輸專業知識的掌握技巧和方法,通過開展專業培訓的方式與廣大輔導員老師一起展開相關專業類培訓,樹立育人理念和職業認同感。
其次,積極開展協同性研究。在2016年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是一個解疑釋惑的過程……微觀上是為學生解答人生應該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樣的人的過程,要及時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乃至影視劇作品、社會輿論熱議中所遇到的真實困惑?!边@些困惑其實也是輔導員和《會計學》專業課教師的困惑,我們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作為信道傳道者,首先要明道,這就要求輔導員和《會計學》專業課教師加強研究尤其是協同性研究。加強自身業務水平,可以實行“老帶新、一對一”工作法,以最快的時間熟悉并運行日常事務性工作,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的談心談話及學風建設方面。建立輔導員老師和《會計學》專業課教師之間的溝通機制,采取一幫一傳幫帶或者團建的方式,使兩支育人隊伍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最后,加強成長路徑協同性。加強兩支團隊的凝聚力,加強各年級、分院與《會計學》專業課教師相互的團建工作,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不分級、不分院,建設‘家文化’,統一協同育人理念。輔導員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的育人協同首先需要理念協同。雙方要充分厘清對于彼此的認知誤區,輔導員需要充分認識到《會計學》專業課教師所做的突出貢獻,《會計學》專業課教師也要認同輔導員教師在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間互為補充彼此促進的重要意義,以及輔導員在其中不可替代的位置,避免“道同卻不相為謀”的尷尬境地。其次需要成長路徑協同。通過對兩支隊伍分析,可以發現輔導員身上彰顯出的青春力、親和力特征,《會計學》專業課教師展現出的專業力和思想力更為鮮明,這也為兩支隊伍的雙向成長指明方向。輔導員要在積極融入《會計學》專業課堂的過程中從實踐中提煉理論、用理論拔高實踐,不斷夯實自身的專業力和思想力。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則要在深度參與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用理論指引實踐、用鮮活的實踐素材使理論學習更具時代感,從而提升自身的青春力與親和力。
(一)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社會學家凱利認為:“角色是他人對相互作用中處于一定地位的個體的行為的期望系統,也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個體對自身行為的期望系統”。在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中,要依靠高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來規范自己的工作目標,使輔導員的角色不斷適應學生自身的發展。高校輔導員作為一種職業角色,承擔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國家的不斷重視,社會、學校及學生都對輔導員角色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其角色的定位就需要更加理性的思考。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也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與領路人,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指導師,心理健康培育者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稌媽W》專業課教師通過知識傳遞、解疑答惑、魅力風骨、師德師風在為大學生開展專業知識教育的過程中進行著顯性和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兩支育人隊伍的功能和分工能夠看出,如果兩支隊伍能夠有機統一、加強合作,一定能夠發揮1+1 >2 的育人效果。由此可見,增強兩支隊伍的育人合力迫在眉睫。高校要重點培養一批《會計學》專業課學科帶頭人和輔導員骨干,增加兩支隊伍進修和培訓的機會,使兩支隊伍的工作人員在個人能力和專業知識方面不斷處于進步狀態,唯有理論不斷提升,才能更好指導工作實踐,發揮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二)以家文化為紐帶。高校也要結合學校專業設置情況,不斷引進從事《會計學》專業課教學的高職稱和高學歷人才,使教師年齡、職稱、學歷等結構更加優化,為民辦高校能夠長久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為育人隊伍增添新鮮血液和年輕的活力。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辦學宗旨的教育初心,充分發揮《會計學》專業課主陣地功能和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領作用,始終堅持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在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堅持時刻從實際出發,隨時結合學校的校情和學生的學情,凝練學校獨具特色的精神文化,通過教育學生時時刻刻關注國情、了解黨情,堅定不移跟黨走,遵守國法黨規、校規校紀,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尤其是通過支援西部計劃、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公益活動等一系列親身參與的實踐活動為契機,適時對學生實施文化育人,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出科學指導,增強學生的政治理論素養和個人品德修養,讓學生首先學會做一個大寫的人。
(一)增強課程育人本領。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課堂的顯性教育,無論是《會計學》專業課教學,還是輔導員老師的課程教育或者為學生召開班會、黨日活動、團日活動等,都需要兩支隊伍之間加強溝通,互相取長補短。輔導員老師需要多向《會計學》專業課學習理論講解的技巧和方法,《會計學》專業課教師需要多向輔導員老師了解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惑,使教學生活化,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上一堂好課絕不僅僅是完成45 分鐘的教學任務那么簡單,需要具備綜合能力,下苦功夫。
(二)開發新的育人模式。新的育人模式不僅要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向以學生為中心、更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轉變,更是為不同起點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育人模式,確定不同的育人方式,對思想有偏頗的學生量身打造育人模式,使黨性覺悟薄弱的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打造培養和教育學生的個性化平臺。比如有的老師一心一意為學生,能為學生考慮到除學習以外的生活方面,以及學校里的各些事情,使同學們感受到溫暖,在這種關懷與幫助的環境下全面發展;有的老師負責認真,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考慮,經常深入宿舍關心學生生活,督促同學們努力學習,使學生們努力學習,使學生們感受到溫暖;還有的老師善于融入同學們之間,平易近人,像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可以給她訴說自己的苦惱和煩心事,也會像大姐姐、大哥哥一樣安慰學生,有時又像家長,會要求學生整理好自己的書架柜子,以自身實際行動影響著我們每一位同學;有的老師考慮問題全面,不管是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學習上,都非常負責的幫助學生解決出現的問題,生活中強調學生的安全問題,時刻保護自己,學習上,我們上課不玩手機,不遲到曠課,這都是讓學生成良好的習慣;還有的老師個人規范強,對人的態度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有原則性。自身魅力很大,做事認真、負責,不怕累,非常靠譜,做起事來一絲不茍,責任心很強,對班級負責,以身做責用實際行動教育同學,了解學生所學專業,能指導學業規劃,教會學生為人處事,大學生活應怎樣度過,教會學生怎樣去感悟大學生活。學會發現每個人身上的優點,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就事論事,深入一對一與學生探討。對工作認真、對學生負責、有很大的責任心、與學生和平相處、認真負責。
(三)搭建協同研究平臺。輔導員和《會計學》專業課教師通過搭建協同研究平臺,系統研究和解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通過反思、質疑、批判增強自身理論修養并創新工作理念、改進工作方法。例如,浙江大學成立德育與學生發展研究中心,整合《會計學》專業課隊伍和輔導員隊伍的研究力量,通過舉辦研討會、委托課題、出版系列叢書等方式,在德育基礎理論、大學文化與大學精神、學生素質發展、輔導員工作以及學生事務管理等方面開展研究,致力于提高德育和學生發展的研究與實踐水平,培養德育研究和學生事務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