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雪
(常熟市花溪幼兒園,江蘇 常熟 215500)
引言:自然角活動是幼兒園中的必要活動,通常由幼兒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參與布置自然角,其中涉及的內容廣泛,能夠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但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幼兒教育關注度的提高,幼兒園自然角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顯,需要幼兒教師深入分析常見的問題,并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確保幼兒園自然角活動質量的提升。
在“教育強國”的發展理念下,為了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自然角活動涉及的內容逐漸廣泛,旨在鍛煉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為其進入小學學習奠定基礎,即便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蘇州地區的幼兒園自然角活動單一,大部分都是以植物的種植為主,在開展自然角活動時,幼兒澆水、施肥、記錄,單一的自然角活動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自然角是幼兒園每個班級需要創建的,要通過自然角活動豐富幼兒在園中的學習生活,但是在幼兒園的硬性規定下,幼兒教師對自然角活動開展的目的認知產生了一定的偏差,將其作為一項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使得幼兒園自然角活動形式化現象嚴重,不具備較強的活動意義。
自然角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在參與過程中,獲得一定的啟示,需要將自然角活動與幼兒的教育相結合,完善幼兒的學習認知,讓幼兒能夠感受到活動的樂趣。但是在具體的活動開展中,教師組織的活動脫離了教育層面,因此不能突出對幼兒的教育意義。
由于幼兒的年齡小,缺乏對危險的認知,因此在幼兒園中所開展的一切活動都是以保障幼兒的安全為前提,植物的栽培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自然角活動,這也是幼兒園永恒的主題,教師可以從不同層面豐富植物種植活動[1]。例如,在這一主題活動中設置土培植物、沙培植物、水培植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增加無土栽培項目,避免僅僅組織土培的單一活動,因為不同的栽培方式幼兒能夠接觸不同的植物類型,讓幼兒明確植物的欣賞價值,觀葉、觀花、觀根等,滿足幼兒的活動需求。再如,秋季是收獲的季節,教師可以開辟出一個小角落,引導幼兒收集“種子”或者落葉,突出秋天特有的元素,將其放在自然角里,展現濃厚的秋天氛圍,這樣以季節為主題的自然角活動能夠改變單一的現狀,還可以強化幼兒對四季的感知。
彰顯教育意義是幼兒園開展自然角活動的主要目的,這就需要幼兒教師根據所計劃的主題創設自然角活動,在活動中適當的滲透教育元素,最好是引導幼兒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示,保障自然角活動的教育價值,同時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水平[2]。例如,在布置自然角時,以“廢物利用”為主題,引導幼兒充分利用園中的廢棄材料,為了增強可利用的元素,教師可以讓幼兒從家中搜集不能正常使用的物品,如電燈泡、破損的雨傘、游泳圈、塑料瓶等,將這些廢品作為栽植植物的容器,并進行適當的裝飾,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然后滲透環保理念,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引起幼兒的注意,促進幼兒形成愛護環境,并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和品質,進一步突顯自然角活動的教育意義。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幼兒都生活在家長構建的“溫室”中,給予孩子過度的保護,忽略了培養孩子生存技能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幼兒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幼兒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完成自然角活動。例如,在自然角中飼養小動物,為了不影響幼兒園的教學秩序,盡可能地選擇安靜的動物,如蝸牛、小烏龜、金魚等,這些動物既不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又不會影響幼兒的正常學習,教師可以將幼兒分為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共同制作小動物的“家”,引導幼兒主動參加,培養幼兒的愛心,然后為幼兒制定每日的“飼養”計劃,讓幼兒可以定時的換水和投喂,保障小動物基本的生活需求,通過這樣活動幫助幼兒打造“家長”的角色,這樣幼兒就可以深刻的體會家長照顧自己的不易,在家庭中幼兒也可以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進而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要根據自然角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計劃,以“教育”為主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增強幼兒的體驗感,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從活動中獲得一定的啟示,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幼兒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