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華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中等職業學校,貴州 遵義 563000)
傳承“工匠精神”具有巨大的時代價值,是職業教育的靈魂與職責,也是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掌握“工匠精神”內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創新培育與傳承方法,始終堅持以“創新”來傳承“工匠精神”具有劃時代意義。
目前一般的教學方式都是把學生集中在實驗室,教師簡單的講授實驗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項,然后進行實驗演示。教師演示實驗時,一大群學生都擠在設備周圍,人數較多,離得較遠的學生很難看清具體操作過程;此外,一些焊接實驗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噪音,而教師是一邊操作一邊解說,噪音很大程度上干擾了學生的聽力,這些都是傳統實驗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教師演示實驗結束后,學生按照步驟機械地重復,缺少思考的主動性,不利于創新教育。
教學內容應該和理論教學內容一起更新,并和企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理論教學內容更新較快,而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卻相對滯后。本該淘汰的實驗教學內容仍在實驗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反映最新科學前沿知識的實驗內容,卻沒有納入實驗教材。例如,在高鐵相關行業的焊接技術中,自動焊以其高效、優質的特點,在該行業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并發展迅速,卻很少甚至沒有出現在高校的實驗教學內容中,這與創新教育的思想相悖。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產生升級步伐不斷加快職業技能更新周期、有效期越來越短,學生努力學來的知識與技能很快就過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求精意識與精神。從中職學生的擇業與就業觀念角度來看,隨著“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的發展為畢業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很多與傳統制造業息息相關的專業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落伍了,進而喪失了在專業領域精益求精的動力。
第一,堅持立德樹人,引導學生尊重勞動。新形勢下,中職院校應始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旋律,尊重勞動人民,真正做到尊重勞動、熱愛勞動。
第二,注重培養學生弘揚“工匠精神”的自覺性。新形勢下,中職院校應注重引導學生樹立“職業不分貴賤”的就業觀念,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并自覺踐行。
第三,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熱情,提高自信心。眾所周知,專業是一所院校培養人才的最基本單元,也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基礎和前提,而教師的專業精神、學生的專業態度會對專業學習和“工匠精神”培育成效產生直接的影響。
一般來說,學生在填志愿、選擇專業的時候,大多沒有進行理性思考,因此在后續學習過程中,缺少內馭動力和持續的熱情。因此,中職院校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專業產生正確的認知,并積極接受和認可,從而提升學生專業自信,在學習的過程中努力培養“工匠精神”,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夯實基礎。
大型結構件的焊接實驗在學校實驗室無法完成,因為不僅需要很大的場地,還需要許多大型焊接設備及輔助設備,操作也必須由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完成。這就需要與企業合作,聯系相關企業,在不影響企業生產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分批去實踐。與企業的合作實驗教學,不僅僅是參觀工廠和看一些實驗室沒有的設備,更多的是帶著理論知識去一線學習,掌握典型焊接結構件的制造工藝。學生畢業后很可能從事焊接類似的大型結構件,相應的實驗教學能使他們提前得到鍛煉,培養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工作。
以往整個實驗教學都是在實驗室完成的,實驗室設備多,空間不足,造成人員擁擠,聲音嘈雜,教學效果差。教師的講解和演示實驗,可以完全借助多媒體設備。學生動手做實驗之前,先安排到多媒體教室,這樣教師講解的時候環境效果就比較好。演示實驗可以提前拍攝好,在教室里用投影儀放映,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操作過程。學生做實驗時,不必按照步驟機械重復。
例如,手工電弧焊實驗中,不必重復教師演示實驗的焊接參數,把學生分成幾組,同一組的成員選擇不同的焊接電流,焊接完畢后,比較不同電流對焊縫的成形效果,并在實驗報告中分析其原因。這樣一來,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
開放式實驗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開放式實驗室能夠提供的實驗項目比實驗教學大綱要求的同級別的實驗項目多,且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多于驗證性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有了更多的選擇。驗證性實驗過多,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實驗的興趣,不利于獨立思考、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給學生提供較寬闊的思維空間和選擇余地,運用多門課程知識完成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嚴重缺乏具有“工匠精神”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阻礙了經濟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步伐。而培育和傳承“工匠精神”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在焊接專業實驗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中,不斷深化創新教育思想,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既培養動手能力,又提高創新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就業和適應將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