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兆燕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管理委員會大橋街道辦事處, 山東 濟南 250121)
引言: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并且以此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使其農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升,它是我國發展中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此戰略實施的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部門需要結合此項政策的優勢,并且圍繞此項工作以總體目標為標準,結合管轄區域內的實際情況,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進行規劃,使其滿足一定的標準,并且為后續工作奠定有利基礎,在管理的過程中結合各類問題,給予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此不斷完善相關人員的經濟管理水平,不斷在鄉村振興戰略下,促進其高質量實施。
針對我國相關會議表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都是關系我國民生的主要問題,因此需要結合當前發展形勢解決三農問題,此項工作也是全黨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2018年國務院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表明鄉村振興戰略意見,同年九月中央國務院發布戰略規劃,并且要求各地區嚴格貫徹落實此項戰略。
鄉村是一個地域綜合體的代表,主要以自然、社會、經濟為特征,并且兼備四項主要功能,具體內容如下: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鄉村與城鎮之間互相促進,并且共生共存,以此才能構建人類主要的活動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現代化強國的主要途徑,更是我國農村較為艱巨的任務之一,在此基礎之上,農村也屬于我國潛力股,更是國家的后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能夠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并且實現主體奮斗目標,以此復興中國夢,使其發揮出重要意義和深遠作用。
針對我國當前社會,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主要有兩個重要方面,首先是國家領導其次是發展方面。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客觀條件和自然規律,并且整合農業生產部門,使其生產力得到提升,并且正確地處理生產關系,基于此適當調整上層建筑,為后續各類資源提供有力支撐,針對生產組織和后續供應銷售問題,首先需要妥善處理后續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勞動者的積極性,以此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農業經濟管理主要目的是統籌城鄉發展,不斷以此推進社會主義新型農村的建設,并且加強村民管理,因此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之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更加具有重要價值意義,具體內容如下文所述:首先在鄉村振興背景之下,農業經濟管理可以促進農業生產形成規模化,并且以規范的標準開展。在管理的過程中由于結合較為科學的管理手段,后期能夠有效增強產業化發展,并且具備一定功能,使農民的生產經營更加有據可依。其次,在此戰略背景之下,農業經濟建設也能被提升,對于農業經濟而言,它具備生產交換和分配的特性,所以后續優化配置至關重要,配置升級能夠提升生產效率,促使農業生產實現協調,最終合理進行農村經濟建設。最后,在此戰略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促使農村經濟呈現出產業結構。在農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科學管理是進一步促進農村基層發展的主要依據,在提升服務功能的基礎之上,調動村民積極參加建設活動,促進農村人口素質的提升,實現技術素養建設,完善資源的共享,加快總體建設進度[1]。
基于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形勢而言,并且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之下,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并不能滿足實際的工作需求,同時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了仍然出現了各類問題,嚴重制約了管理工作的發展,同時也成為了后續工作的阻礙。具體問題包括了相關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和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管理人員素質問題,由于素質低下嚴重制約了管理業務的發展,后續所造成的影響因素較多。
在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明顯遇到了瓶頸期,從而造成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遲緩,甚至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管理工作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約束,所以農業生產力未有被提升的現象,因此農業經濟長期不能呈現出上升趨勢。雖然近幾年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對農業高度重視,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方面,但此類基礎設施仍然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僅只是設施的升級,他并不能滿足相關需要。由于人員方面沒有樹立創新理念,很多先進設備不能被引進,因此也就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對于農業科技而言,很多設備的延伸都需要資金鏈的支持,在人才方面也需要提高幫助,此類問題是嚴重制約管理水平的因素,因此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才會出現各類問題。
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成效而言,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農業經濟管理機制,此機制需要高效宣傳各類政策補助內容,使其促進農業經濟相關內容的傳播速度,以此讓更多的人群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進行重視,并且在政策和補助內容傳播的過程中還能夠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政策,并且認同政策。針對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實際情況而言,管理機制不健全問題較為嚴重,這也是基層政策難以落實的主要原因。當前很多村干部對于政策的實際情況掌握程度不足,也是使人們對政策了解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其次部門農民對于傳統的生產經營活動根深蒂固,所以在面對新型的發展形式會存在一定的質疑。以上兩類現象嚴重制約了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時提升了此項工作的轉型阻力,后期所造成的影響作用較大。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為了生計和更好的發展選擇去外地務工,使其農村的勞動力逐步呈現外流的趨勢,因此這也就形成農村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的現象。其中留守村和空心村的形成就是農村老齡化的發展態勢所迫,人員的流失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也就造成了經濟管理人才的缺失現象。當前想要落實科學的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理念,需要年輕動力的支持,并且年輕動力也是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更是補給隊伍。但是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隊伍普遍年齡較大,整體素質不能被保證,因此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所以無法應用較為先進的技術和知識,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進行支持,整體也就形成了失衡狀態,所以經濟管理的時效性較差,后續工作受到限制。
完善基礎設施是確保相關工作順利進行的主要依據,并且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保障農村經濟管理有效實施的前提要素。因此,結合當前各區域內農村建設的基本情況,聯合當地有關部門樹立創新理念,重視基礎設施的投資,以此完善農業經濟增長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進行多方面投入。為了提升建設力度,相關部門還需加強政策的扶持,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針對農業發展配套設施進行升級,以此為后續工作奠定有利基礎。同時對于農業生產設備也需積極推進,以此提高輔助設備的效能。
科學的管理制度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和質量標準,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追求和目標,通過調查法對當地資源和因素進行分析,以此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在此過程中落實三農發展政策方針,科學解讀文件,以此為管理方針,遵循根本原則,創設相應的政策制度,促使農業經濟管理高效落實。在此過程中各級政府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控產業發展方向和特色,以此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其能夠發揮出產業優勢,促進資源優化,并且合理配置,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規律[2]。
由于當前農業經濟管理隊伍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對于相關技術的掌握程度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因此農業經濟管理為了提升質量和效率,需要專業團隊進行支持,因此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必不可少,并且年輕隊伍的納入也是智力的支撐。為了達到相關管理標準,專業的團隊可以規避傳統管理團隊的管理中的問題,還能高效運用先進技術,所以在推進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通過專業性較強的管理人員進行支持,以此為后續落實工作奠定有利基礎,還能逐步滿足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預期目標。所以為了能夠有效實施此項工作,相關管理隊伍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建設,直接結構的完善能夠使其高效應用經驗,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素養和整體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加強本地人才的選拔,更能整合農村資源,并且在隊伍創設過程中還應該重視創新工作。與此同時,定向人才的培養更能完善人才培養計劃。
我國當前處于互聯網時代之中,很多企業結合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的優勢,并且將其應用在企業管理工作之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加強了企業管理的效率,實際上對于農業經濟而言,應用此項技術也能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在應用此項技術時,可以提升管理的科學性能,并且還能依靠互聯網技術的優勢,高效傳播信息內容,以此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因此為了加快信息傳遞的速度,相關技術人員還應該結合當前形勢,去搭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互動平臺,以此促進信息內容的共享速度,結合信息收集功能和數據分析功能,對工作內容進行建立。在平臺搭建的過程中盡量搭建信息共享和流動較為快速的平臺,尤其是在數據庫建設過程中更應該將此內容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對于信息問題也應該提高安全性和公開性,為后續信息查詢提供有力支撐。因此在農業領域引入互聯網技術,可以加快其他技術的輸入,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撐,使其能夠促進未來發展,尤其是在創新方面更需要新興技術的支持。農業靈活運用電子商務平臺后,對于市場競爭實力的提升也會起到促進作用[3]。
結論: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在管理的過程中還應結合當地實際發展需求,創設相應的管理制度,以此完善此項工作內容。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提高管理質量的前提條件,后期加強人才培養為管理工作奠定有利基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