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明
(云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0300)
近年高職人才的培養一直是國家教育的重點,而一流的師資隊伍是高職人才建設的生命線,國家教育部制定的《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要求中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我校多年的教學實踐及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汽車維修專業教師隊伍存在以下問題:一、教師隊伍年齡差距大:知識結構老化嚴重,年輕教師潛力大,但缺乏教育教學經驗;二、有的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強,但專業與所教課程不匹配,理論知識欠缺,專業技術不強;三、有的教師僅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缺乏專業技術指導能力及理論實踐相融合的能力,國家針對汽車維修專業技能培訓少,沒有健全的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體系;有的教師專業技術較強,但深入研究及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不足。為探索符合我校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模式,我校認真貫徹教育方針,結合我校“進校就是進廠,實訓就是上班,培育職業素養,打造工匠精神”的辦學理念,緊抓企業轉型特點,將企業請進校園,把車間建在課堂,攜手國內外知名企業,發揮汽車維修技術的專業優勢,培養了一批專業理論扎實、具備跨崗位能力、深入理論研究、掌握多項技能、具有較強實踐指導能力及教育教學能力的優秀教師團隊。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積累和經驗總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師資隊伍建設培訓模式。
在“科教興交,人才強交”戰略指引下,學校緊跟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政策,發展校企合作,企業利用資金、技術、渠道、管理優勢,學院場地、人才、社會影響力優勢雙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學院建設成果廣受肯定,院系改革、專業建設、教學改革齊頭并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示范引領,屢創佳績。
1.基于實訓中心建設、各項技能大賽平臺選拔培養優秀專業教師模式。我校提出“進校就是進廠,實習就是上班”的辦學理念攜手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華晨寶馬、德國博世、保時捷、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大眾、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云南小松等培訓中心,與200 多家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高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的“211 人才培養模式”,特色辦學。教師定期請相關企業專家蒞臨我校進行師資培訓,專業教師到廠家接受授課能力及專業技能提升的培訓。我校借助20 多個實訓基地及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基地建設培養出一批優秀學生留校任教彌補了學校教師專業技能的不足。
實訓中心建設培訓如:
(1)博世汽車診斷實訓中心:2006 年6 月學院與博世公司共建博士汽車診斷實訓中心,2016 年升級為博世汽車診斷實訓中心,主要針對博世合作院校核心教師培訓、社會培訓、專業技能培訓等。
(2)巴斯夫昆明培訓中心:學院與巴斯夫公司的汽車維修涂裝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項目,成立于2013 年6 月。2016 年6 月,第一屆巴斯夫”鸚鵡杯”全國職業院校汽車維修涂裝教師大賽在學院舉行,我校教師謝占錦榮獲第三名;2017 年9 月,第二屆巴斯夫“鸚鵡杯”全國職業院校汽車維修涂裝教師大賽在學院舉行,我校教師李明海榮獲一等獎。
(3)車身維修項目中國集訓基地:2016 年11 月21 日經人社部確認,是云南省首個世賽國家集訓基地,培訓師5 名,全部通過企業技術認證,其中國家級教練1 名,承擔第43、44、45 屆世界技能大賽云南省選拔賽及云南參賽選手集訓選拔。我校選手連續入圍國家集訓隊。承擔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國家集訓隊集訓考核任務。在基地參訓的國家選手獲得44、45 屆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冠軍。學院依托世賽平臺,與卡爾拉德公司展開校企合作,共建西南校企合作中心。
2.基于省級、國家級培訓模式。我校省級、國家級培訓主要承擔中等職業學校交通運輸類汽車專業課教師的培養和培訓、開展中職學校交通運輸類特別是汽車專業課程研究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專題研究,推進相關問題理論探索和創新,為省教育廳制定交通運輸類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培訓規劃等提供決策咨詢和智力支持。
1.我校在做優做強傳統汽車機電方向專業的同時,加大專業建設力度,緊跟市場需要,進一步向新能源、鈑金、噴漆等售后細分專業領域拓展,取得豐碩的成果。為彌補新入職教師體量較大、教學業務能力薄弱,專業技能欠缺等不足,定期請優秀教師對新入職教師進行教案撰寫、教學授課能力、新能源轉崗培訓、實訓平臺教學組織、管理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工作,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技術技能水平。
2.“三高”一體化培訓模式:為培養優秀的“三高型”教師,汽車系緊抓省交通運輸廳、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科技項目、課題的申報機會,圍繞汽車維修、鈑金、噴漆、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定期對青年教師進行科研學術方面的培訓,鼓勵青年優秀教師深入學習理論知識,結合實踐操作,創造創新,積極探索汽車方面教育教學研究及技能提升方法,彌補教師隊伍理論知識方面的欠缺。
教師不定期到企業接受各項專業培訓,將培訓內容及心得體會融會貫通后對校內專業教師進行轉訓,不僅增強專業教師的理論功底,更讓教師將理論知識與自身的實踐經驗充分結合。
我校教師李明海,在第二屆巴斯夫“鸚鵡杯”全國職業院校汽車維修涂裝教師大賽中勇奪一等獎,獲得赴澳大利亞巴斯夫鸚鵡培訓中心參加世界頂尖涂裝培訓機會。通過培訓不僅了解到世界最先進的涂料解決方案、服務及客戶培訓計劃,斯派克顏色檢索及顏色匹配實際操作情況等,并且作為中方職教團代表探討中國學生的職業教育發展及汽車噴漆如何滿足市場需求等。把澳方職教的先進經驗帶進校園,開拓我校師生國際視野,提升技能水平,進一步推動我校與澳大利亞國際交流合作,從而為云南汽車維修專業培養專業素養強、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
2013 年承擔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建設項目子項目汽車維修專業建設,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專業教師分組編制出版項目化、模塊化教材《汽車發動機機械系統檢修》、《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汽車底盤機械系統檢修》、《汽車底盤電控系統檢修》、《汽車電氣系統檢修》5 本。
2014 年10 月,《云南汽車科技教育實踐基地能力提升建設》項目被省科技廳列入科技計劃項目。2015 年,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劃項目1個、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科研課題4 個,中國交通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教科研項目2 個(其中重點項目1 個,一般項目1 個)、安寧市科技計劃項目1 個完成立項。2016 年6 月,《云南省新能源汽車維護技術應用服務平臺》項目被省科技廳列入科技計劃項目。2018 年,《電動汽車維修中高壓電安全應用研究》被列入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同年,《世賽訓練模式引領的高職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研究(以車身修復專業為例)》被列入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1.以校企合作為依托,利用企業資金、技術、市場等支持,將我校實訓中心、國家集訓基地建設成得天獨厚的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及技能實訓提升基地。
2.以技能大賽為平臺,選拔培養優秀學生留校任教,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前儲備具備科學素養、專業技能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拼搏精神的教師人才。
3.將校企合作的資金、先進技術、海外資源等優勢和技能競賽平臺完美結合,選拔培養國家級優秀教師赴海外考察培訓,將國外先進技術及教育教學理念帶進教師隊伍建設中,培養一支具有高素質、高技能、具有國際化視野和格局的全能型教師隊伍。
4.促進我國汽車維修技能培訓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學院被確定為第44 屆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國家集訓基地,成為云南省唯一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基地,實現了云南零的突破。全國首創的“技位”體系引起持續反響,學院的“進校就是進廠,實訓就是上班,培育職業素養,打造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及特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模式,通過CCTV“新聞聯播”傳向世界,“全國技工教育領先品牌”、“技工教育云南發展模式”的贊譽奠定了學院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品牌地位。
5.在我校特色辦學理念的帶動下,在科技項目建設引領推動下,師資隊伍不斷成長壯大,在各項競賽中屢創佳績。“云嶺首席技師”、“云嶺教學名師”、“云嶺技能大師”、“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等“一體化”骨干教師迅速成長,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和創新創造能力不斷提升。2016 年,學院承辦的CCTV《中國大能手》第二季云南省海選啟動儀式,教師楊洋入圍《中國大能手》全國競賽勇奪三強。
6.我校學生在第44、45 屆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汽車噴涂項目均進入國家集訓隊,我校受訓選手在第44、45 屆世界技能大賽冠軍。
結語:通過多年對師資建設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借助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校內外及國際化培訓模式,我校汽車維修專業教師隊伍理論研究及創新能力、教育教學能力有較大提升,科研專著豐碩。借助實訓中心、各項技能大賽平臺選拔培養優秀專業教師模式,增強了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及實踐能力,在職教領域享有“云南交通高技能人才搖籃”等美譽。各項技能競賽選拔培養的具有高素質、高技能、實踐能力強、創新精神足的優秀學生留校任教,成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后備人才。同時基于校企合作及技能競賽的平臺選拔培養的國家級優秀教師,借助企業的資金、技術及豐富的海外資源優勢,赴海外進行考察培訓,將海外先進的技術及辦學理念帶進師資隊伍建設,以點帶面,開拓教師團隊的國際化視野,增強教師團隊的專業技能、豐富理論知識,培養一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優秀教師團隊。通過CCTV“新聞聯播”傳向全國,提升學校辦學特色的全國影響力、企業品牌知名度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