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龍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要面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深度和扎實推進人才培養計劃。以全面強化學生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對教學質量管理機制的體系進行創新構建。高職院校要充分體現教學質量管理的實情化、條理化、規范化、智慧化特點,利用新理念和新技術增強教學質量。根據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合理擴充和優化教學質量管理內容和形式。利用多樣化的工作機制,不斷增強和拓展教學質量管理功能,高效完成預期目標和任務。高職院校要創新教學管理理念,利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對傳統的教學質量管理模式進行拓展和豐富,從整體到局部,做好教學設計和管理運行機制的完善。根據各個教學質量管理機制的特點,生成一套有效和系統化的新型管理體系。
教學成效評價,是客觀和理性診斷管理問題的工具,對教師、學生、學校的創新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教學成效評價的管理水平,決定高職院校創新能力、管理能力、辦學水平的提升情況。管理人員必須動態的優化和完善教學成效評價體系,多元和多視角的分析工作問題,并關注學生學習和就業。根據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從教學和實習兩個維度,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高職院校應設計科學的人才培養藍圖,注重根據時代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結構,動態優化和完善教學質量管理機制的體系。部分與整體要協同統一,高效服務于學生成長和成才,繼而真正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和教育管理價值。
提升教學管理質量,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宗旨和核心目標。教學運行質量的管理,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的關鍵,要根據教學質量和外界反饋,不斷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管理人員要注重監控和控制教學質量管理過程,做好質量把關和提升。同時,高職院校需全程監控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項目活動的完成情況,從中發現重要和核心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設計和優化教學質量管理過程和標準。教學運行的整個過程中,必須注重質量反饋,通過采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信息,理性和客觀的對比反饋信息與預期目標。針對結構性問題,要深入和全面地進行整改和完善,合理擴充教學質量管理內容,并匹配以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打造數量夠、素質高、師德優良的教師隊伍,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管理,是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從某種角度來說,師資隊伍質量,決定人才培養效果,并關乎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優秀的教育人才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和發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必須注重教師專業化發展。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要充分凸顯“教”的現代性和科學性,以此才能提升學生“學”的質量。尤其,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需引導教師成為雙師型素質教師。利用產業平臺強化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并通過理論和實踐雙向推進的手段,落實教師崗位責任制,并聯合全員聘任制,共同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深度和創新開展產教融合教學活動提供智慧和資源支持。
學生全面和健康發展,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的目標和方向。所有管理工作的推進,都是圍繞學生學習和專業鍛煉。作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的核心內容,必須加強學生管理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只有明確工作重點和要點,才能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戰略性的構建教學質量管理機制的體系,繼而生成新工作標準、方法、規則,為學生創建開放和現代化的學習平臺。高職院校要全程以生為本,對管理機制和運行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根據產教融合的問題和運行效果,不斷改善和改進教學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并逐漸生成更具有現實適應性的規范制度和準則,最終實現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的管理。
體系構建和優化的目的,在于簡化工作程序和流程,有效的處理管理關系。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機制的體系構建,要充分體現簡潔理念,改善既往的低效工作行為,進一步提升組織運行的順暢性、流暢性、便捷性。依托簡便的工作流程,快速和高質量的處理教學管理問題,最大程度滿足廣大師生的個性化需求。高職院校要盡量減少內部的復雜性,做好運行流暢設計,協調各個部分和模塊充分發揮功能和作用。
體系由多個小系統構成,并各自發揮功能和作用。針對教學質量管理機制的體系構建,要秉承結構化理念,對各項管理模塊和工作內容進行優化和完善。具有不同功能的各個模塊,要與整體進行結構化的組合。部分與整體的連接,要形成管理合力,助理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扎實和深度推進。
體系內部的規則、流程、方法程序具有一定動態性,在具體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開放性和彈性。不能固化的推進工作流程,更不要出現短視的教學管理觀念。需從學生長遠和健康發展角度出發,對教學管理機制的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不同管理模式和模塊,要相互發揮作用和影響。各部分要靈活組合,根據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情況,做到多方面連接和深層次改革,充分體現體系的流動性特點。
教學質量管理機制的體系構建,既要生成完整和層次分明的框架,還需制定具體問題的解決措施。無論是優化管理機制,還是形成整體的管理體系,都要將具體的問題落地,不應停留于管理表面,要根植于學生和教師的專業化和科學化發展。不僅要形成整體的框架,還要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細化,從不同方向和目的出發,設計管理規則和方法。
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機制的體系構建,要始終遵循教育現代化的戰略導向,處理好內部制度和機制革新與外部環境變化的關系。要有效優化和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多視角和深層次的推進教學質量管理工作。要根據產教融合的實際問題和特點,設計多樣和豐富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具體來講,圍繞學生實習進度、專業技能、工匠精神、創新意識、就業技能等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并以此診斷教學管理質量。同時,高職院校須對評價范疇進行拓展和延伸,既要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還需對產教融合工作推進效果進行評價。跟蹤和監督學生實習效果,并能科學的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無論是對教學管理工作的整體評價,還是對具體問題的診斷和評價,都需真正體現全面性、動態性、靈活性。校方管理人員要在事前,事中,事后,依托完善和多元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有效把控管理過程和教學質量,確保教師積極和深入參與到產教融合教學活動中,帶動學生主動交流和實踐。真正利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全面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水平。
教師專業化發展,學生健康和全面成長,應作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的重點。合理引進和應用產教融合,依托多樣的理論教學模式,實戰化的能力鍛煉活動,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水平。主動構建開放型和多元的人才培育方法,運用傳統課堂、產業管理平臺、企業實習等手段,對在校師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進行全面提升。尤其需發揮產教融合的優勢和作用,創造有利條件增強教師的專業技能,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度融合后,更具有智慧性的傳授知識和技術。而學生的健康和全面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利用活動載體,承載優質和多樣的教學內容。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文化水平和專業能力的提升,還要關切學生就業和創業問題和痛點。將教學與產業轉型進行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加開放和廣闊的思想成長空間,利用專業知識和生產線,進一步強化學生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抗壓能力等,使令他們形成較強的社會適應力。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和創業質量,體現的是教學管理機制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專業設計和產業管理的融合,根據學生專業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對教學質量管理機制的體系進行優化和創新,圍繞決策機制、工作推進機制、監督反饋機制、評價機制,生成一套具有高效指導性和引導性的教學質量管理長效機制。決策機制,主要圍繞專業設計、學生頂崗實習、就業跟蹤和指導等方面,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法和指導原則。處理好教育教學與企業實習的復雜關系,確保各個部門協同運作,為學生專業學習和實習提供有利條件。工作推進機制,要緊密圍繞產教融合問題和效果,客觀審視教育教學問題,有針對性的落實和部署管理工作。高職院校要加強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監督和管理,生成具體和科學的監督反饋機制,確保各教育主體有效協同,共同深度參與到產教融合融合育人計劃中。根據教師與學生的表現和能力提升空間,對教學管理質量進行綜合評價。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設計規則、評價標準和指標,從態度、情感、觀點、能力等方面,進行多維和客觀的評價。
總而言之,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需在思想和行為上進行主動革新,勇于面對當前高職教育的挑戰和困境。抓準核心問題和工作要點,有效調節教學質量管理的各模塊運作節奏和流程,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的推進教學質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