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詠雪 周珍珍 陳浩田 金玉蘭
(山東省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0)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各種線下輔導機構及課堂教學不得不另辟蹊徑。其中,慕課,作為線上學習的一種方式,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作為"互聯網+教育"的產物,自誕生以來就為現代世界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它只是這些年來剛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新冠疫情是機遇,也是挑戰。日語慕課作為慕課的一小份子,對于異國的日語學習者而言,不但能促進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也可以極大地滿足日語學習者的需求。
網上學習,早已不是新事物。特殊時期,在傳統教學無法滿足教學的情況下,線上教學無疑不是最好的選擇。在新冠疫情期間,日語慕課不但彌補了各個高校之間缺少的信息交流,也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學習,同時也促進了各大高校日語教學的發展和研究。在知識和信息更新越來越快的如今,多樣的日語慕課資源,讓學生和學習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查找自己所欠缺的相關知識,這也更加適應了社會對知識型人才的需求的要求。
傳統課堂教學無法相比得是,由于互聯網計算機的參與,教師利用平臺審查、批改、分析,遠比線下方便得多,加上大數據的分析,相關學習數據也可以輕松得到。因為是線上平臺,師生之間的見面交流雖然會有減少,但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所存在的緊張感會有所減少,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課程參與度和任務完成度也會隨之相對提高。盡管日語慕課更偏向于知識類課程,但是線上直播課程可以彌補實踐類課程的缺失。
不得不說的是,越來越高的教育類費用,更顯得免費但具有巨大教學資源的慕課更值得大眾去期待,更符合教育類市場。作為自主學習類平臺,能提高學生的而學習能力。受眾廣,便于學習操作也是慕課的另一大優點。傳統日語課堂本來就無法滿足日語學習者的需求,而慕課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針對不同日語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提供受眾喜愛的教學課程,還可以激發日語學習者的積極性。但是在疫情期間,慕課的大范圍應用,也使得日語慕課現有狀況下的存在問題暴露出來。
首先,日語慕課的應用率不高。實際上,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大學日語教學基本上還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雖然我國很多出版社在日語相關書籍上都配帶有相應光碟和網絡教學軟件,雖然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高校應教育部要求都開始利用APP 開始線上教學,但是線上線下教學和慕課教學的應用結合并不緊密,總之,日語慕課使用率不高。其次,日語慕課的內容豐富性不強,趣味性相對不大,并且具有高度自由性。這也是日語慕課應用率不高,退課率頗高的另一個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如果施加強制性的任務式教學,則更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大數據時代,教學信息化高度發展,日語慕課應該同大學日語教學內容的改革同進步,共發展,全面開花。所以如果要推動日語慕課的發展,我們就要改善慕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讓學生面對多樣性的日語慕課有自己的抉擇,在提高日語慕課趣味性的同時,提高它的實際應用率。第三,日語慕課的模式仍然很單一。和其他語言類的學習一樣,日語慕課的主要方向在聽、說、讀、寫,和應對語言能力考核上,如N1、三筆三口等。而且大多課程都是重寫,重讀,而忽視了學生得聽和說。當日語慕課的受眾進行完視頻播放任務后,不及時實踐性的去聽和說,就會在這種情形長期的影響下,慢慢失去日語語感,感受到學日語的吃力,從而失去學習日語的興趣。日語的學習,不單單只是語言類的了解,更要去學習一國文化和背景。
雖然現在大量的APP 都可以提供給高校講師,線上教學的平臺,特別是為教師自主設計課堂提供大量輔助工具,但這還是歸屬于課堂學習,而不是大規模群體的自主學習。日語教學作為英語之后的第二大外語類教學,則更要緊跟時代,不但要立足于國內,更要展望國外日語類教學是如何發展的。而高校日語課程改革中慕課課程模式的應用,則能夠有效的促進日語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整合優質的日語教學資源,改變傳統的日語教學方式,促進日語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對于日語人才的高質量輸出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我們體會到了線上學習的便利性。雖然大眾對于線上學習的發展還有各種各樣的擔憂,但是在科技不斷發展的如今,在互聯網充斥著各種教學資源的現代,日語慕課作為多樣性群眾學習的一個平臺,具有強大的市場發展潛力。總之,日語慕課要在適應日語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同時,不斷地完善平臺和觀眾之間的交流。豐富教學內容和學習資源的同時,要讓日語慕課更具有趣味性和可實踐性。在激發受眾自主學習興趣的同時,滿足日語學習者對知識的渴求。同時讓各個高校之間互相借鑒,提高綜合的日語教學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