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志珍
(河北省霸州市第十中學,河北 霸州 065701)
為了構建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校提出要打造“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課堂,在這些背景之下就更突出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如播放課件、演示電動模型教具、放映錄像片等。這樣能變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點知識、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大課堂容量。下面聯系自身實際,就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作用談談自己的認識。
在生物教學中,由于初中學生對某些知識從未接觸和了解,如基因在親子之間的傳遞,對染色體、DNA 和基因之間的關系,學生難接收,特別是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要減半傳遞,而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和卵細胞;其次,在上血液循環時,用多媒體展示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學生一目了然;再次,講述人的生殖過程時,展示排卵、受精和開始懷孕的動態課件。這些用多媒體展示其動畫、聲音,課堂效果會更好,學生特別感興趣。教材中的圖片、掛圖以及模型等傳統的教學媒體,往往缺乏動態變化,但許多的生命活動規律和本質往往是一個連續的變化過程,學生僅通過觀察課本上的圖片、掛圖和模型等難以理解所學知識內容。而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化靜為動,促進學生理解。
學生對生物課感興趣不是因為生物的分數要加入中考的總分,而是因為生物課講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所學內容與學生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連。例如在講授食物的消化這一課時,學生通過學習就可以知道每種食物含有那些營養成分,自己該吃什么。但單憑這些還不夠,學生的興趣很難長久維持下去,這就需要老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上刺激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內在動力。學生對某種事物的興趣越濃厚,其注意力就越集中,致使其觀察細致、記憶深刻、想象豐富,從而呈現最佳學習狀態,最終取得優異的成績。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物學中很多現象的發生過程及規律的揭示都是在實驗中進行的,更重要的是,通過做實驗,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思維與創新精神。因此,對于生物教師而言,如何上好一堂實驗課、如何指導學生做好一次實驗顯得尤為重要。但我校處于農村偏遠地區,有些實驗做起來較費時,或者成功率不高,很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另外經費也難以籌集。這時我們引入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為學生播放現成的錄像片,讓學生細心觀看專家老師做的演示實驗,結果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學生不僅了解了實驗過程和實驗原理,且印象深刻。當然實驗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的基本技能,故決不能讓實驗課件的演示取代學生的實驗。不要所有的實驗都用多媒體來替代,只要有條件開展的實驗還應盡量開展。
有人說現代人不懂電腦與英語,就是文盲,因此,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多媒體教學的重要目標。多媒體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積極探索應用信息技術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可教授一些簡單的制作課件的方法,讓學生回家或在電腦課上制作一些生物課件,以幫助學習。
由于制作課件工作量大,制作一個好的課件,教師要把大部分時間和心思放在制作課件上,而很少對課本進行精心的處理、鉆研,從而把握不住教材重難點。
很多教師不會制課件,只是從網上下載課件,不經過任何修改就用,這樣的課件沒有針對性,不能滿足課本知識、學生的知識結構層次和課件的設計意圖,沒有考慮教師、學生和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的協調問題。
有很多教師用多媒體上課只需要帶一個U 盤,用多媒體教學代替了教學全過程,上課沒有了板書,違背了教學規律,忽略了課本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有的教師不想上課,就把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看電影、聽歌。沒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輔助工具的作用。
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教學速度快,縮短教學時間,教師由一個引導者變成了執行者,教師只管擊鍵講解,把學生放在一邊,失去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不能掌握知識的難點和重點。長期使用,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出現說話、睡覺等現象。忽略了教學效果的提高,失去了教學的意義。
盲目增加課件的信息量不利于學生學習,使得在短暫的45 分鐘內,學生沒有自主討論、合作交流的時間。把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變成了傳統的“滿堂灌”。課件制作過于“花哨”,有的老師認為課件圖片越多、幻燈片背景顏色越多樣化等等,越易引起學生注意,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易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