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毅磊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8000)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才質量的高低,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也為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了較多的技術人才,但是高職體育專業畢業生仍存在就業難的問題,逐漸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對于目前高職體育畢業生來說,其就業壓力較大,很難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另一方面來說,部分企業也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人員。綜上分析,無論是高職體育專業畢業生還是企業來說,其都缺乏職業素養之一關鍵要素。所以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既要加強學生體育技能訓練,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他學科的作用。
一方面,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對學生進行體育專業技能的傳授,更是要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在體育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艱苦磨練和團隊合作,全面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學生塑造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全面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精神[1]。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助于學生以后學習和工作的開展,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轉型,國內外市場競爭逐漸激烈,而企業對于人才的素質要求也逐漸提升。基于國內外大環境,高職院校都必須要重視起。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技能,還需要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和創新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勝任未來的工作,進而實現自身的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更加重視對實用人才的培養,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學生除了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以外,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職業素養。高職體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其中就包括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的職業能力受到專業技能的影響,體育教學則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激發[2]。除此之外,學生的專業技能的高低也會影響著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體育教學,還能夠幫助其培養團隊協作能力,逐漸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職業認同感,職業認同感較強的學生在工作進行中會更加投入,因此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相對較高,更加符合社會和企業的人才要求。
首先,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進行體育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不斷增強學生自身的職業素養意識。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也就是說,教師自身職業素養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們對于職業素養的認識和理解。職業素養的培養本身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對于體育職業院校來說,職業素養的培養將更加困難。但就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教師本身缺乏對于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意識,也就在培養過程中忽視了對于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并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強有力的指導和管理,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以后工作的進步。
其次,進入21 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蔓延,社會對于人才質量和數量的要求逐漸增加,在進行人才招聘時更加偏向于全能型人才[3]。但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畢業生在專業技能掌握和提升方面存在有較大的不足,所以在畢業之后會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這也為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增加了難度。由于高職院校畢業生專業能力的不足,這就使得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更加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嚴重影響著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對于職業素養的培養。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并沒有明確正確的培養思想,多數教師認為,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只是對學生進行思政工作的輔導,所以教師不需要為職業素養培養課程設置過多的要求。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本身擁有較大的日常工作量,在針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不能夠做到對每位學生的個性化進行考慮,教師本身存在誤區,更別說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高質量的培養了。
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專業課來實現,是需要多個學科教師進行互相配合,同時學生也要重視職業素養的培養[4]。就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來說,對于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還處于初級階段,容易出現淡化或者忽視職業素養教育的情況,所以教師必須要明確學生職業素養存在的重要性。
第一,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對于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來說,許多教學內容都引導學生之間要實現合作互助。在目前信息化社會中,每個人的學習生活都受到他人的影響,每個人都無法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所以對于高職體育教育來說,需要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引導其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于彼此的認識和了解,使學生能夠從彼此的身上學到更多的意志品質。舉例來說,在一些大型活動項目之中,學生不僅需要完成自身的工作內容,還需要簡單了解其他同學的工作,對整個活動項目有一個整體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一個真正的團體,將團體中每個人的能力最大化表現出來。
第二,要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從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上來看,體育教育更加重視對學生體育基礎知識和運動能力的培養。所以說,對于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師來說,應該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使其對待以后的工作保持著較高的熱愛,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其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5]。對學生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還有助于學生認清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使其將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興趣逐漸轉移到工作中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能夠讓學生在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和學習中養成足夠的耐心,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工作的責任意識,不斷健全和完善學生的職業素養品格。
第三,要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任何一項動作或行為的完成都需要動作發出者付出辛苦和勞動,學生要想在今后的求職過程中一帆風順,就必須要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精神。學生在學習階段會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并且以興趣愛好為導向的生活習慣,這會使學生的抗壓能力逐漸變差,心理素質也會逐漸降低。所以,鑒于這一情況,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陰道其在面對失敗或挫折時能夠重新振作起來,不斷克服自己內心的膽怯和懦弱,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應對未來可能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如今高職體育教育中,教師將體育教學中的技能鍛煉和項目教育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教師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的意識相對比較缺乏,這也嚴重制約了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過程,使高職體育教學表現出機械化和無效化的現狀。要想有效改善這一局面,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轉變思想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通過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進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教師在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與其他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學校應該積極組織高職體育教師參加到省市的教研活動中來,加強與其他院校體育教師之間的交流,不斷拓寬教師的視野和知識層次;對于學校內部來說,應該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不斷豐富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其他教師優秀的教學方法落實到自身的職業素養培養中來。
首先,教師應該建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個性之間的差異化進行充分分析,并且做到因材施教,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要求;其次,教師在體育教學模式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滿足,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為學生設計具有專業特色的體育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在選課模式上,教師也應該適當的進行創新和改革,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既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還要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最后,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教學內容和運動量大小,在課程結束之后指導學生進行放松,促進學生心理生理的共同發展,消除學生在體育活動之后的疲勞感[6]。
在高職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課堂的教學主導者是教師,教師也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最佳人選之一。所以,教師應該在高職體育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引導,不斷強化自身的職業素養,優化體育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升職業素養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比重,引導學生自覺進行職業素養的提升。另外,在高中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意識地針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培養。舉例來說,在進行相關課程的設置時,教師應該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專業實際,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培養,滿足不同職業崗位的要求,幫助教師構建職業素養教育的全新模式,在實踐中對模式進行優化和健全。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各領域對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斷增強,高職院校除了繼續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外,還需要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通過改革創新,健全和完善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中職業素養培養的比重,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