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瑩
骨科領域內老年股骨頸骨折是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往往是由骨質疏松與股骨頸生物結構削弱所致,需采用手術治療[1]。但老年人自身身體機能降低,多合并慢性疾病,對麻醉與手術的耐受性不佳,因此要慎重選取麻醉方法。全身麻醉以及腰硬聯合麻醉均是有效的麻醉方法,即便全身麻醉效果比較好,但不能避免在插管與拔管過程中刺激患者,造成患者血流動力學出現異常波動,無形中增加手術安全風險。腰硬聯合麻醉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小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起到的鎮痛效果相對理想,便于手術后對患者鎮痛給藥。為了對比兩種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對140 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患者加以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140 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基礎麻醉組與聯合麻醉組,每組70 例。基礎麻醉組男32 例,女38 例;年齡最小61 歲,最大80 歲,平均年齡(69.32±6.12)歲。聯合麻醉組男40 例,女30 例;年齡最小62 歲,最大83 歲,平均年齡(70.10±6.5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CT 檢查判斷為股骨頸骨折、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2];排除標準:伴隨腰椎疾病、心房顫動與對麻醉藥物過敏患者。
1.2 方法
1.2.1 基礎麻醉組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麻醉誘導過程中,應用依托咪酯(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2 mg/kg、順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0.8 mg/kg、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07m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0.05~0.10 mg,在患者肌肉呈現松弛時進行氣管插管通氣[3]。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有限公司)2 mg/kg 持續靜脈注射,應用氣管導管吸入1%的七氟烷。
1.2.2 聯合麻醉組 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找到患者L3~4的位置進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到蛛網膜下腔,流出腦脊液為穿刺完成,結合患者身高與體重等基本信息,注射羅哌卡因0.33%(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1.0~1.5 ml、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5 μg,退出穿刺針,放置硬膜外導管,以平面形式固定,要求患者改為平臥[4],如果麻醉平面不夠理想或者取得的鎮痛效果不佳,適當增加羅哌卡因劑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①血流動力學指標: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2、3 h 心率、收縮壓[5];②麻醉效果:包括感覺阻滯生成時間、運動阻滯生成時間、感覺阻滯維持時間、運動阻滯維持時間、最大感覺阻滯平面;③麻醉安全性:觀察兩組患者手術中以及手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低血壓、缺氧、高血壓、頭暈、肺部感染、嘔吐、嗜睡[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麻醉前,兩組患者心率、收縮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1、2、3 h,聯合麻醉組患者心率、收縮壓與本組麻醉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1、2、3 h,基礎麻醉組患者心率、收縮壓均低于本組麻醉前,且低于聯合麻醉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表1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注:與基礎麻醉組對比,aP<0.05;與本組麻醉前對比,bP<0.05;1 mm Hg=0.133 kPa
2.2 兩組麻醉效果對比 聯合麻醉組患者感覺阻滯生成時間、運動阻滯生成時間均短于基礎麻醉組,感覺阻滯維持時間、運動阻滯維持時間長于基礎麻醉組,最大感覺阻滯平面高于基礎麻醉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
注:與基礎麻醉組對比,aP<0.05
2.3 兩組麻醉安全性對比 手術中,聯合麻醉組發生低血壓2 例,缺氧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9%;基礎麻醉組發生低血壓4 例,高血壓3 例,缺氧3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9%。手術后,聯合麻醉組發生頭暈2 例,肺部感染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1%;基礎麻醉組發生嘔吐5 例,肺部感染4 例,嗜睡3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14%。手術中、手術后,聯合麻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基礎麻醉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55、4.516,P<0.05)。
老年人作為股骨頸骨折發病率較高的人群,傳統保守治療成效不佳,手術治療是最優質的選擇。老年人往往伴隨高血壓與糖尿病,手術麻醉耐受性不強,在手術治療中應科學選擇麻醉方式。在股骨頸骨折手術麻醉中,不僅要給患者產生較強的感覺與運動阻滯成效,還應該確保血流動力學指標相對穩定,保證麻醉操作的安全性[7]。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均具有起效迅速與阻滯完善的優勢,相比之下,全身麻醉要采用氣管插管,無形中會對患者產生刺激,尤其是伴隨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手術風險更高[8]。本次研究中對140 例患者加以觀察,分為兩組進行不同麻醉操作,結果表明:麻醉前,兩組患者心率、收縮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1、2、3 h,聯合麻醉組患者心率、收縮壓與本組麻醉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1、2、3 h,基礎麻醉組患者心率、收縮壓均低于本組麻醉前,且低于聯合麻醉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麻醉組患者感覺阻滯生成時間(14.84±3.72)min、運動阻滯生成時間(16.80±3.57)min 均短于基礎麻醉組的(19.26±3.87)、(21.46±4.21)min,感覺阻滯維持時間(271.37±14.60)min、運動阻滯維持時間(130.21±52.98)min 長于基礎麻醉組的(218.75±12.05)、(83.83±47.28)min,最大感覺阻滯平面(8.89±3.12)高于基礎麻醉組的(7.50±3.1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中、手術后,聯合麻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基礎麻醉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55、4.516,P<0.05)。
綜上所述,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中的麻醉效果均較好,但腰硬聯合麻醉對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較小,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因此臨床上首選腰硬聯合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