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 王玲玲 李海霞 程 文 張艷華 鄭秀蘭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超聲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超聲診斷學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分支,其操作簡單、費用低、重復性強且無放射性等優點,目前在臨床診治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2]。在中國多數醫學院校中,超聲診斷學已成為重要的必修課,但該學科在多數院校的課程設置仍為理論課程結合實踐操作課的傳統模式,且超聲具有診斷圖像抽象性和操作手法特殊性,導致該學科在臨床教學中一直未取得滿意的教學成果[3-4]。近年來,隨著新型教學模式的開展,超聲診斷學的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5]。但由于目前“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仍是我國醫學院校培養醫學生的主要模式,且新型教學模式的全面推廣在短期內尚存在一定困難。因此,結合當前現有的條件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目前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重點。本研究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以下簡稱“我?!保┽t學影像學本科生的超聲診斷教學中引入“微課+翻轉課堂”的新教學模式,以探討“微課+翻轉課堂”在超聲診斷教學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旨在為開發一種適合當前的新型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于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超聲科輪轉的哈爾濱醫科大學2017 級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的80 名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所有學生均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 名。觀察組男19 名,女21 名;年齡(21.3±1.8)歲;參與過相關課題研究者4 名。對照組男20 名,女20 名;年齡(20.9±1.4)歲;參與過相關課題研究者5 例。兩組性別、年齡、參與過相關課題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將兩組作為該專業的兩個平行班級,學生的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進度、課時(12 周)及考試方法均相同;由學校高年資副教授級以上級別的教師。
對照組接受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應用多媒體(PPT)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并在每節課結束時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學生在課前根據上節課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進行預習,在課中認真聽教師教授知識,在課后參考課后習題等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
觀察組接受“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①課前準備:教師提前錄制超聲診斷學的實驗操作視頻,并通過錄音錄屏、視頻剪接等訪視制作微課,隨后根據教學知識點制作授課PPT 課件;在課前1 周將微課、PPT、學習任務及相關擴展資料上傳到課程中心網上,并提醒學生自主下載學習。②學生自學:學生接到教師通知后,提前1 周從課程中心網絡上下載教師預先上傳的超聲診斷學課程的教學素材,自行觀看微課,隨后對需要學習掌握的超聲診斷的知識點和要點通過PPT 課件、教材和網上查閱資料進行學習,具體內容包括超聲儀器的使用技術、超聲檢查的手法、標準切面、注意事項、難點、正常聲像圖及常見超聲疾病的超聲表現、聲像圖特點、鑒別診斷等。總結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不懂的問題,并以小組為單位(將40 名學生分為8 個小組,每組設置一名組長)匯總問題。③課中授課:學生在每天上午超聲科臨床學習的間隙,以超聲科典型病例自愿者(所有被檢查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為掃查對象進行超聲掃查并由帶教醫師糾正掃查技術上的問題。下午進行課堂授課,小組組長在將本組學生自學過程中總結的問題抄到黑板上,組織班級同學進行討論,最后由授課教師進行解疑和做最終講評。④課后總結:學生獨自撰寫實驗報告,并認真完成課后作業。
比較兩組課程結束后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及對教學的滿意度,并對兩組在課程開始前和課程結束后的批判性思維傾向評估結果進行比較。
1.3.1 理論知識考核 課程結束后,采用同一套紙質試卷以閉卷的形式對兩組理論知識進行考核。試卷總100 分,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單選和多選)、簡答題和案例分析4 種題型。由同一組閱卷教師按照標準答案對試卷進行批改,閱卷過程中全稱保密。
1.3.2 操作技能考核 課程結束后,由兩名不參加帶教的高年資主治醫師采用超聲操作員能力評估量表[6]對兩組操作技能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包括“接診、設備應用、圖像調節、掃查技術、超聲診斷和報告書寫”6 個維度,每個維度分別有4 個條目。根據各個條目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分,每個條目執行錯誤扣1 分。最終,每個維度的分值為1~5 分,與各個分值對應的操作情況:1 分為無法執行;2 分為了解但無法完整執行;3 分為可以執行但不熟練;4 分可以較熟練執行但有部分失誤;5 分為可熟練且準確執行。量表總分為30 分,分數越高表示操作技能掌握越好。
1.3.3 批判性思維傾向評估 采用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量表[7]對兩組課程開始前和課程結束后的批判性思維傾向狀況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包括“自信心、分析能力、開放思維、系統化能力、求知欲、尋找真相、認知度”7 個維度,每個維度10 個條目;采用6 級評分法對每個條目進行評分,量表總分為70~420 分,分數越高表示批判性思維能力越強。
1.3.4 滿意度調查 采用自制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72,信效度良好)對兩組的教學滿意度(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進行評價,共發放80 份問卷,有效回收80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滿意率=(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課程結束后,觀察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操作技能考核各項成績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分,)

表1 兩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分,)
課程結束后,兩組觀察組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量表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課程開始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課后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課后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t1、P1 值為兩組課程開始前比較;t2、P2 值為兩組課程結束后比較
課程結束后,觀察組滿意率為95.0%(38/40),高于對照組的67.5%(27/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928,P=0.002)。
目前,超聲診斷學的教學存在較多困難,如與理論課比較,實驗課的課時明顯較少且不同步,且課程條件有限等,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8-9],因而亟待探尋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拔⒄n”是一種以教學視頻為核心載體的、全新的在線教學模式,具有時間短、內容精、趣味性強及可反復學習等特點,很好地滿足了學生個體化、碎片化及移動化的學習特點[10-11]?!胺D課堂”是為以“學”為主,以“授”為輔的一種全面革新的教學模式[12-15]。汪坤菊等[16]在局部解剖學中將部分內容制成微課,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升。林清等[17]將翻轉課堂應用到系統解剖學教學中,結果發現翻轉課堂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盡管已有研究顯示,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教學成果,但如何充分將抽象、枯燥的醫學知識形象化、生動化,最大可能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如何根據學生的需求及時提供更有價值的教學服務等問題目前仍存在挑戰[18-19]。目前醫學教育領域的研究數量和質量有限,這樣的研究是必要的,可以使教育工作者確認這種學習方式的好處,并通過這個過程取得的成果。
目前,國內已有學者開始結合各自的課程開展了對“微課+翻轉課堂”的實驗性研究,并普遍驗證了其有效性[20-22]。Kong 等[23]研究發現,翻轉課堂不僅可以提高實驗室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王淑榮等[24]研究發現,基于微信與微課的翻轉課堂可以有效提高護理學專業本科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課程結束后,觀察組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量表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究其原因可能為在該教學模式下,學生由以往的被動學習轉換為了主動學習,在此期間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及實踐能力,進而使其學習效率明顯提高。關于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體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學生對“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較高,究其原因可能為該新型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將課堂轉移到了臨床環境中,采用一種新穎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雖然“微課+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體現出了一些優勢,但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不足:對于代課教師而言,網絡上可以供其參考的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應用較為缺乏,加之部分高年資教師的年齡偏大,短期內可能無法很好地轉換教學觀念,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對“微課+翻轉課堂”應用水平有限;帶教教師并非專業的視頻制作者,制作實驗操作視頻的能力有限,即使花費極大精力做出來的視頻可能也并不理想,無法達到教學目的,而且枯燥的實驗操作視頻可能也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部分自覺性較差及缺乏自律的學生,若是無法提前進行微課學習,則新型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會低于傳統教學[25-26]。與此同時,目前社會教育的改革促進了一種安全意識文化,在這種文化中,“微課+翻轉課堂”提供了一種可以在復雜、危急或罕見情況下進行無風險學習的手段。同時,以團隊為基礎的跨專業學習可以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微課+翻轉課堂”應用于超聲診斷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滿意度;但由于該新型教學模式尚未大規模引用,且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教學理念、微課資源等多方面影響,因而如何高效地應用“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發揮其最大的效率仍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