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生 李明娟

摘 要:隨著數字化電商時代的到來,人們消費理念的快速更新和“互聯網+”物聯網模式的推動下,乳制品的消費需求逐漸增加,而乳制品保存時間有限,這就對冷鏈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海南特色小吃的糟粕醋作為乳制品一個代表,能可觀地收集所需要的數據。本文通過分析海南糟粕醋在運輸過程遇到的問題和我國冷鏈物流的基本現狀,闡述乳制品的儲運條件和其在冷鏈物流中各環節特殊要求,研究乳制品如何更好地存儲與運輸,冷鏈物流出現的短板問題如何解決,對乳制品的冷鏈物流運輸提出了新的策略。
關鍵詞:乳制品;冷鏈物流;糟粕醋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13
0 引言
隨著數字化電商時代的到來,人們消費理念的快速更新,在“互聯網+”物聯網發展模式的推動下,有效地激發了人們對于乳制品的購買和食用的動力。
乳制品冷鏈物流是指以冷凍技術為基礎,以冷藏技術為手段,始終保持乳制品所需的低溫條件的物流(寧鵬飛,劉華,2017)。乳制品、禽肉、水產等生鮮產品的運輸需要始終控制在低溫的運輸環境以保持新鮮的口感。據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約3391億元,比2018年增長505.2億元,同比增長17.5%。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數據來源:中物冷鏈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然而在不斷進步的中國5G時代來臨之際,近年來我國在物流的企業和設備上的建造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由于冷鏈物流近年來才引起人們的注意,冷鏈物流短板的現象也明顯,比如在乳制品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構建主要為運輸和冷藏物流活動的環節,冷藏設備不夠先進等。不僅是乳制品,還有鮮肉、冷凍食品,甚至是醫用疫苗,都在運輸中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對于構建一個乳品行業的冷鏈物流整體結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糟粕醋作為海南特色小吃,即為本次研究提供有效的數據,是乳制品的典型例子,我們試圖通過分析糟粕醋在冷鏈運輸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就問題提出相對策略,帶動特色產品糟粕醋的銷售同時,完善乳制品在運輸處理的冷鏈物流不足之處。
1 糟粕醋在冷鏈運輸中問題分析
糟粕醋主要是由蒸餾谷物在發酵產生的一種可食用的醋。從鄭玉的研究前期實驗表明糟粕醋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乳酸菌是益生菌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菌群,益生菌能產生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幫助人體對微量元素的吸收。雖然作為大部分含活性乳酸菌為成分的乳制品,像蒙牛和伊利都有較好的保存技術,但糟粕醋在儲存方面做得不夠到位,雖然經過巴氏殺菌或滅菌技術處理,但其中仍然存在的細菌并沒有被100%殺死,只能達到相對抑制的作用。通常它需要在低溫下儲存和運輸,海南市場上大部分糟粕醋保質期很短,一般都維持在6-8天,可見冷藏儲運對糟粕醋質量的新鮮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1 冷鏈物流體系還未完善
相比擁有完備冷鏈體系的發達國家,國內在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上有很大差距。目前,先進國家普遍建立了一套包括生產、配送加工、倉儲、運輸、包裝和銷售在內的冷凍冷藏鏈,大大提高了冷凍冷藏生鮮商品的運輸速度和運輸質量;冷藏運輸車、冷藏集裝箱、冷鏈配備EDI系統等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更是廣泛被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使用在運輸過程中。而國內冷鏈物流開展進程遲緩,在采用先進信息技術方面明顯不足;在對糟粕醋進行初級加工時候不能有效制造低溫制冷的環境;存儲和消費方式方面還比較傳統;甚至在糟粕醋產品產銷過程中,由于局部地區的產品流入集貿市場進行拆零散賣,集貿市場對這種產品需要低溫保存的特性不夠理解,容易產生冷鏈物流網絡不健全。
1.2 物流配送過程不透明
在糟粕醋從產品到顧客環節結構不清晰。對于生產糟粕醋的產品貨主而言,無法掌控出貨量,不能充分的了解乳菌類制品的流通信息與最新動態,繼而不能按照動態信息來安排生產、組織生產;沒途徑了解整個運輸過程,這對出貨后的質量保障沒底;對于運輸中心而言,配送車輛在途信息無法及時掌握,數據匯總費時費力且效率低,易發生門店、顧客投訴;對于門店、顧客而言,時常不能按時收到貨,而且收貨時商品溫度不達標,在途受損沒有可靠依據等。
1.3 產品市場化不高、物流的第三方發展滯后
關于糟粕醋的市場化水平還是比較低,大多的糟粕醋產品都只能留在海南本地,冷鏈“冷而不鏈”,產品 “帶不走,留不住”的問題顯著;現代物流企業對冷鏈的資源整合和信息管理仍處于開發階段,操作概念和管理機制是從單純的存儲分發向流通服務的轉換還沒有完成;國內大部分流通冷鏈產品的物流配送業務都由制造商和分銷商來承擔;糟粕醋產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務態度緩慢,嚴重影響了制冷鏈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
1.4 建設成本高
糟粕醋保質期一般短則6-8天,長則半年,經過我們實踐的體驗發現6-8天的產品新鮮度較高,味道更具有口感。通常糟粕醋這種乳制品需要在規定的低溫環境下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冷鏈物流的儲藏環境與常規物流環境差異明顯,需要前期購買冷鏈物流設施和設備、建設冷藏庫等,通常需要投資幾千萬元,建立這樣一個完整的冷鏈物流設施的物流成本是正常物流運輸的數倍。
1.5 行業不規范
長期以來,我國冷鏈物流業的開展總是存在著市場經濟規模小、技術有限、缺乏統一管理規范等缺陷。特別是在標準化管理方面,各企業執行不同的標準差異導致了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整體效率低下,在平衡的發展中存在許多實際障礙。由于技術是冷鏈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該標準制定的要求過高,一部分企業會受制于技術和成本的限制從而影響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
2 糟粕醋在冷鏈物流運輸的建議
2.1 加快冷鏈物流整合,形成完善體系
國家不斷重視冷鏈物流產業將有效地促進冷鏈物流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來國家對于冷鏈物流方面不斷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意見的出臺,為我國冷鏈物流產業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更好的政策環境;特別是2020年期間,政府對冷鏈物流的政策及意見非常密集;如《關于加強冷藏冷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公告(2020.3)》《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作通知(2020.6)》等18項相關政策,不斷提升冷鏈物流發展水平,更好適應人民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
2.2 構建透明的冷鏈物流生態體系
通過“軟硬件一體化”的建設,實現物流基礎設施的網絡化和整個供應鏈的數字化。對于在途貨物,采用北斗一體機、OBD檢測、溫度探測器來掌控車輛及司機的基本信息及行蹤軌跡,實現透明管車—物流車聯網;采用便攜定位器、電子鎖、攝像頭和DFID技術來對車輛、貨物和倉庫的管理,實現透明管貨—可視可控。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計算機云、冷鏈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新模式層出不窮。以及“車貨聯網”的形式,部分企業利用互聯網建立相應的車貨聯網平臺、貨物運輸,研究無車貨物供需信息的實時交換;近年來冷藏行業在美團、京東的貨物智能存取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其中互聯網和大數據在冷鏈市場監測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快速發展冷供應鏈“互聯網+”生態系統,加強乳品企業信息生產和監管。對于供應鏈的管理,由貨主根據收貨方實際需求量向運輸商提供規定貨物訂單,運輸商編制好運輸計劃然后分配車隊,每個司機根據派車單來把貨主的貨物送達收貨方;通過信息的有效、及時的傳遞,實現訂單/運單在線流轉—端到端透明可視,同時積極加強業務的透明度,實現上下游信息協同。
2.3 加強對第三方冷鏈物流、共同配送體系的構建
李萬春在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選擇中分析第三方物流和自營物流的區別,從成本角度看, 自營物流配送模式和第三方配送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初始投入,自營物流配送模式投入包括配送中心、制冷設備和人員等,且設備的維護費用較高,而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期投入資金少,適合對于銷售額較少的平臺和企業。張建軍通過分析可視化供應鏈的物流組織形式,提出第三方或第四方冷鏈企業物流其服務更有針對性,有利于降低物流運作成本,進一步優化冷鏈物流運作流程。冷鏈從立足到發展階段依托第三方物流可以更好發展自身優點。以加工配送中心為中心點,向上游企業(原料供貨商、供應商、制造商)延伸,使下游企業的市場、連鎖超市等與上游企業實現信息及時流通和反饋,保證了商品的采購和供應,可有效防止供應鏈出現斷鏈的現象;共同配送也將成為一種趨勢,共同配送(common delivery)也稱共享第三方物流服務; 指由多個客戶和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組合提供配送服務,在配送服務中心統一管理計劃和統一調度下部署。從流通成本的角度來看,聯銷可以提高車輛裝車和運輸效率,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制造商運用共同配送來進行運輸使得物流活動更經濟化、合理化,將今后的理想選擇。
2.4 減少成本投入,追求降本增效
我國在《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中指出要大力發展特色物流。補齊城鄉冷鏈物流發展短板,支持我們國家骨干冷鏈物流產業基地建設,引導中國企業擴大冷藏車的運力規模。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作體系。整合優化企業現有的物流發展基礎教育設施建設資源,避免物流服務設施出現“曬太陽”等空置現象,可以系統性降低運輸、倉儲等造成的物流公司成本。考慮到民生短板,通過布局建設一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降低冷鏈物流成本;唐露雨認為構建高效物流績效評價系統業可以實現物流資源的高效合理配置,同時,也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有效依據。
2.5 完善冷鏈物流標準
2021年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唐俊杰表示“冷鏈物流行業貫通一二三產,是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后疫情時代和雙循環發展格局創建對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部門正參與到冷鏈物流的建設中,冷鏈物流的標準也正在逐年地改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GB 31605-2020)的發布彌補了冷鏈物流行業強標的空白,食品冷鏈物流行業操作有了“底線”。 監管冷鏈物流行業在物流活動中堅持嚴格科學、合理的原則,確保食品全過程的安全,為國內冷鏈企業提供行為規范,也為相關機構提供有效的監管依據,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冷鏈物流業的發展,確保食品安全。
3 結論
糟粕醋作為乳制品一個代表,同時在當地也是熱銷的特色產品,可以可觀地收集研究所需要的數據來研究乳制品在冷鏈運輸的特點。本文通過分析發現乳制品在冷鏈運輸環境中存在的物流體系尚未完善、物流配送過程不透明、市場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建設成本高、行業不規范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本文認為應該通過加快冷鏈物流整合、構建透明的冷鏈物流生態體系、加強對第三方冷鏈物流與共同配送體系的構建、減少成本投入、追求降本增效、完善冷鏈物流標準等措施以優化乳制品在冷鏈運輸的環境;共同推進我國構建一套完善、順暢、高效的物流體系,以期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刺激消費,積極推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鑫.乳制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08):99+141.
[2]王冬冬,李麗琴.論RFID技術在乳制品冷鏈物流中的應用[J].中國乳品工業,2014,42(01):43-45.
[3]張萍.乳制品質量安全與冷鏈儲運物流系統建設[J].中國乳業,2010,(09):50.